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汉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传统。这一传统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有直接关系。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 . 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2018-12-21更新 | 67次组卷 | 4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
4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齐集诸侯在葵丘(开封)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誓:不准以邻为壑;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为妻。材料反映了当时
A.中央集权遭到破坏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宗法制度受到挑战D.分封制已趋于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历史学家钱穆解释“宰相”由来:“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时最重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宰就是掌管杀牛祭祖的。”到了秦汉,家宰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宰相的由来,反映了
A.古代贵族家庭十分重视迷信活动B.皇权和相权之争是封建时代的顽疾
C.宗法制对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D.祭祀活动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消失
6 . 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有3个嫡子,但他想传位给贤能的小儿子季历。季历深感为难,他的大哥太伯、二哥虞仲主动避逃荆蛮后,季历方才继位。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方式得到认同
B.墨家选贤任能思想的影响
C.周礼文化辐射到长江流域
D.宗法制的基本原则遭破坏
7 . 汉语对长辈和晚辈的称谓,非常强调突出辈分,注重“尊卑有序”,常会出现有些年龄大的人称呼比自己小得多的人为“爷”“叔”等现象。这反映了
A.古代任用官员不拘一格
B.宗法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C.上下级官员间官官相护
D.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削弱
9 . 春秋末年,卿大夫在控制的封邑设立与诸侯国相应的朝廷机构,并拥有独立的武装。其在政治上是治理朝政的国君,在军事上是世族武装的统帅。随着卿大夫势力的不断强大各个封邑之间开始相互争夺、兼并,并向诸侯国君发起挑战,这时的士也不再为主效死,而是“士无定主”。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
B.贵族政治衰落
C.“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D.宗族势力上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歌曲《国家》中有一段歌词“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源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君主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