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2019-04-27更新 | 1172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9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安徽项氏祠规称:“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
A.祠堂文化大为盛行
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
C.宗法制影响深远
D.家规与国典形似神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农民普遍具有“清官明君”意识,他们会把官吏称为“父母官”,把明君看作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
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一体观念
C.君权至上意识
D.封建伦理道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商周时期,以祭祀先祖的宗庙为中心,国(族)人聚集而居,以全族中辈分最高、与直系祖先的血统关系最近亲的子弟构成王族,聚集于宗庙近旁的王室区。所有同祖(族)人均居住在城邑之内,分别由宗庙中心散布到外围区域。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法观念影响社会生活
B.城邑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城市功能划分明显
D.家族经济决定政治地位
5 . 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征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2018-09-11更新 | 16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9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国有史而知兴替,家有谱而世系明”,中华民族历来都有编志、修谱的良好传统。而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中国许多家族都有叙家谱、族谱的习惯。家谱、族谱文化反映了古代中国
A.家国情怀的浸润
B.宗法制度的延续
C.分封制度的发展
D.农耕文化的传承
2018-03-0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
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
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薄
2018-01-11更新 | 391次组卷 | 23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中历史高考精准滚动试卷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
C.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
D.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
2017-10-12更新 | 425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西周时,文字多刻在青铜器皿上,青铜铭文内容丰富,为后人提供了祭祖、征伐、册命、赏赐等详实记载。这反映出西周
A.青铜铭文追求审美功能B.青铜工艺水平提高
C.文化传承意识增强D.宗法礼仪渐趋崩溃
10 . “西周的宗法制与‘领主分封’互为补充,……是城邦奴隶制向统一的封建古代国家过渡的必然产物。”可见,宗法制(   
A.以分封制为政治基础B.是古代城邦政治的产物
C.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形成D.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