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①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制度
②它用来确定贵族的等级,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③宗法制度是分封制的基础
④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周礼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 “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
B.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
C.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
D.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
2019-07-26更新 | 534次组卷 | 40卷引用:综合训练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C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这反映了
A.古代人对血缘延续的重视
B.古代人对政治文明的追求
C.分封制有利于巩固政权
D.武王政治统治艺术高
5 . 西周之后,姬姓家族的统治灭亡,但其他家族的统治相继而起。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分封、行郡县,建立公卿制度,但权力的核心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据此可知
A.分封制不及宗法制长久
B.中国的姓氏最早源于宗法制
C.秦朝时宗法制走向崩溃
D.宗法制的某些原则得以传承
2019-06-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1综合训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019-06-08更新 | 12601次组卷 | 130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政治发展历程(B卷真题滚动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
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
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
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
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
2019-05-14更新 | 1027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达标检测卷(A)
8 .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最能直接反映出
A.分封制的消亡
B.小农经济产生
C.郡县制的确立
D.宗法制的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2019-04-27更新 | 1174次组卷 | 49卷引用: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测试题
10 . 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于鲁,称鲁公,他的次子则在周王室为卿士,称周公。西周晚期宣王初立,周公、召公辅政。周公辅政反映了当时
A.鲁国势力坐大威胁周王室
B.同姓诸侯维系周王室统治
C.世卿世禄保证了贵族特权
D.周公世系大小宗地位颠覆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