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0 道试题
1 . 大克鼎是西周晚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鼎腹内壁铸有铭文,追述克的先祖师华父为王效力,以及王在穆庙(祭祀场所)对克的册命和赏赐等。这表明西周时期
A.儒家尊祖思想影响大B.主要依据门荫选官
C.重视政治传统的传承D.神权政治色彩浓厚
2 . 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12更新 | 6288次组卷 | 4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礼记丧服传》中记载:“诸侯之子(非嫡长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者也。”材料中的规定主要体现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世袭制
4 . 殷墟甲骨卜辞中商王称死去的父王为“帝”,而不称旁系先王为“帝”,帝即“嫡”字之前身。卜辞中还有“介子”“介兄”“介父”“介母”等称谓,“介”有“副”义,与“庶”义相近。这一现象说明
A.历史传统推动宗法制的发展B.君权神授源于甲骨卜辞
C.古代王权与神权结合很紧密D.君主专制促成祖先崇拜
5 .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西周宗法
A.不断地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B.为中国封建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分封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深刻影响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发展
6 . 福建土楼在设计上遵循“三堂两横”,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同一楼层根据“长幼有序”安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宗法理念B.维护封建秩序
C.反映人本主义D.加强地方管理
7 . 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其意在说明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国家管理C.提高族长权力D.完善官僚政治
8 . 下面两幅图是周代公墓墓位(第一代是指始祖)安排的两种形式。这说明西周 ( )
A.用墓葬制强化家国一体B.实行严格的等级秩序
C.依据血缘亲疏确定墓位D.推行宗法制与礼乐制
9 . 有学者指出,从儒家所预设的社会政治发展模式来看,嫡长制虽是“家天下”的传子之法,但却是通往“官天下”的现实起点。该学者意在说明嫡长制
A.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基本原则B.反映了儒家家族本位的伦理
C.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D.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10 . 下图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以上反映出
A.中国先民重视宗族血脉之情B.商周时期政治统治十分稳定
C.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D.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