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7 道试题
1 . 周代的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界线,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是统治的权力,更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的文化一一“天下”的文化。以下能够推进“天下”文化发展的是
A.敬天法祖的思想观念B.宗法分封的统治秩序
C.三纲五常的治国思想D.崇尚自然的天人关系
3 . 山西南部的部分地方至今保留着新婚男女向祖先牌位行礼的习俗。与这一习俗有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021-06-09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然则商人六世以后,或可通婚,而同姓不婚,自周而始。”周人确立“同姓不婚“原则的目的在于
A.强化礼乐制度B.巩固宗法制度C.控制地方诸侯D.促进民族交流
5 . 据《公羊传》言,秦人立君不以嫡庶长幼,“惟择勇猛者立之”。自秦襄公至秦穆公九代国君,以长子继位者仅有武公、宣公二人。这反映出秦国
A.率先建立集权体制B.尚武的文化传统
C.未受宗法制的影响D.王位传承的稳固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继位,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据《史记·晋世家》记载,自叔虞成为唐国国君至韩赵魏三家分晋止,共有三十八位国君,其中父子相继的二十八人,兄终弟及的五人,叔夺侄位的四人。这表明当时
A.王位世袭制度衰亡B.分封制度开始解体
C.宗法制度受到冲击D.血缘纽带关系弱化
2021-05-18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在先秦文献中,“母弟”一般是指国君或宗子的同母弟。在《春秋》《左传》《公羊传》等文献记载中,只有诸侯的“母弟”才被称为“弟”,异母弟则被称为“公子”。这主要是为了
A.强化宗法观念B.维护母系权威
C.突出分封差别D.体现礼乐教化
2021-05-18更新 | 212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西周在婚姻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夏、殷五世之后则通婚姻,周公制礼,百世不通,所以别禽兽也。”西周实行“同姓不婚”,旨在
A.保证各级贵族特权地位B.利用血缘纽带巩固统治
C.重用王室加强中央集权D.封邦建国扩大统治疆域
9 .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指出,商代继统制度以弟及为主、子继为辅,兄弟之间常有争位影响王朝稳定。涂白奎对卜辞等资料分析后,认为商朝继统制度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也是被王室内部认可的合法形式。据此可知,商朝“兄终弟及”的方式
A.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B.获得民众的支持而延续
C.弱化了血缘纽带关系D.加强王族对权力的掌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宗族之间的兼并异常激烈,“纳其室”、“分其室”、“兼其室”、“并其室”的事件层出不穷,许多政坛上的强宗大族因而亡宗灭族。这一现象
A.表明分封制遭严重破坏B.说明宗法制已无法存续
C.有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D.证实了井田制开始崩溃
2021-05-10更新 | 46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