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7 道试题
1 . 据《魏书·高祖纪》载:“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周人确立“同姓不婚”原则的目的在于
A.强化礼乐制度B.巩固宗法制度C.促进民族交流D.控制地方诸侯
2021-07-17更新 | 290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综合卷(一)历史试题
2 . 西周宗法制度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琉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据此可知,宗法制
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
C.成为各级贵族生活准则D.形成完备的政治体系
2021-06-25更新 | 475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清末《成都通览》统计:成都城内有各姓祠堂81所,如张家祠(西顺城)刘家祠(东大街)朱家祠(科甲巷)……这反映出当时成都
A.宗教迷信活动猖獗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已经是繁华大都市D.专制主义王权强大
5 . 据《公羊传》言,秦人立君不以嫡庶长幼,“惟择勇猛者立之”。自秦襄公至秦穆公九代国君,以长子继位者仅有武公、宣公二人。这反映出秦国
A.率先建立集权体制B.尚武的文化传统
C.未受宗法制的影响D.王位传承的稳固
6 . 在先秦文献中,“母弟”一般是指国君或宗子的同母弟。在《春秋》《左传》《公羊传》等文献记载中,只有诸侯的“母弟”才被称为“弟”,异母弟则被称为“公子”。这主要是为了
A.强化宗法观念B.维护母系权威
C.突出分封差别D.体现礼乐教化
2021-05-18更新 | 213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西周在婚姻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夏、殷五世之后则通婚姻,周公制礼,百世不通,所以别禽兽也。”西周实行“同姓不婚”,旨在
A.保证各级贵族特权地位B.利用血缘纽带巩固统治
C.重用王室加强中央集权D.封邦建国扩大统治疆域
8 .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指出,商代继统制度以弟及为主、子继为辅,兄弟之间常有争位影响王朝稳定。涂白奎对卜辞等资料分析后,认为商朝继统制度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也是被王室内部认可的合法形式。据此可知,商朝“兄终弟及”的方式
A.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B.获得民众的支持而延续
C.弱化了血缘纽带关系D.加强王族对权力的掌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时期,宗族之间的兼并异常激烈,“纳其室”、“分其室”、“兼其室”、“并其室”的事件层出不穷,许多政坛上的强宗大族因而亡宗灭族。这一现象
A.表明分封制遭严重破坏B.说明宗法制已无法存续
C.有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D.证实了井田制开始崩溃
2021-05-10更新 | 46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献。以下制度中,与家谱最为相关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