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福建土楼的结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体现的是(     
A.宗法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
2022-07-24更新 | 430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中为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史籍的记述,反映了“百姓”一词的词义演变。这一演变实质上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记述史籍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书·尧典)(春秋)
“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质,能言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监其官,是为百姓。”韦昭注云:“百姓,百官受氏姓”《国语·楚语下)(春秋)
“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墨子·释过》(战国)
“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欲民之有礼,则小礼不可得……厉民之道也”《管子·权修)(战国)

A.血缘重要性逐渐弱化B.姓氏的作用完全丧失
C.姓氏使用逐渐大众化D.宗法分封制渐趋瓦解
2021-03-28更新 | 562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族血缘关系B.中央集权意识
C.家国同构观念D.安土重迁理念
2021-02-28更新 | 910次组卷 | 96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商朝前期实行一夫多妻制。西周建立后,周公对婚姻制度进行了改革。《礼记·曲礼》载∶“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殡、有妻、有妾。”只有“后”为真正的妻子,其余都是身份不同的妾。这反映了
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下降B.周天子的权威得到强化
C.权力传承方式发生变化D.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周平王东迁后“并后、匹嫡、两政、耦国”四事在王室和诸侯国中层出不穷:“并后“就是“妾如后”,“匹嫡"就是“庶如嫡”“两政“就是“臣擅命”,"耦国”就是“都如国”。这表明当时
A.政治制度的成功转型B.世官制已被废止
C.宗法制度遭严重破坏D.分封制濒临瓦解
6 . “家国同构”是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某学者为此绘制了如下结构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血缘政治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B.古代制度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儒家思想推动了宗法观念的产生D.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
2020-11-03更新 | 429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禅让制
2019-12-03更新 | 516次组卷 | 62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2019-08-13更新 | 735次组卷 | 6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界石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武王伐纣的五百多年后,作为商族后裔的孔子,面对辉煌的周朝,这样倾心表达对灭掉他祖宗之国的周朝的认同:“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认同周朝是因为周朝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强化了对商族后裔的统治
C.强化了家国认同感
D.巩固了王位世袭制度
10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016-10-12更新 | 272次组卷 | 28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界石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