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从材料中可知周武王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对象是
①王室   ②功臣   ③先代的贵族   ④匈奴后裔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3-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西周初年,分封的大国多在边远地区,如晋、齐、燕等国,远离周王室统治的中心地带。这一布局旨在
A.加强对外开疆拓土B.促进边远地区开发
C.构筑边疆安全屏障D.防范异姓诸侯叛乱
3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面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可见,西周分封是(        )
A.“天下一家”文化认同的结果B.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
C.对上古以及夏商制度的承袭D.大一统趋势在政治上体现
2020-02-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西周的封国,有姬姓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古帝王后、殷后、重要方国等六种类型。其中,前三种群体是西周最信赖的力量,其他则无足轻重,西周分封后三种群体主要是出于
A.推行仁德的旨趣B.防御狄人的思量
C.拓展疆域的需要D.羁縻笼络的考虑
6 .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较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7 . 《史记·周本纪》记载:“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反映了西周实行
A.礼乐制度B.分封制C.郡县制度D.宗法制
2020-01-08更新 | 414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2020年高三1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冬十一月己巳朔(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chong)伤,不禽(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下列有关对这段史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宋襄公的举措表明孟子“春秋无义战”的观点有误
B.“寡人虽亡国之余”的“国”指的是商
C.泓之战充分体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D.孔子的建议没有得到宋襄公的采纳
2020-01-0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考历史试题
9 . “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洛邑)……周公亲自监之。”“(周公)分鲁公(即伯禽,周公之子)以殷民六族……分康叔(周公之弟)以殷民七族。”材料体现分封制的目的是
A.分割殷民,拱卫王室B.分封亲族,加强皇权
C.分封殷民,拱卫王室D.分封功臣,加强王权
2019-12-2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8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周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官员一般都会经历册命仪式从而被授予职权,即使是子继父职、世袭继承也必须经过周王的册命仪式才能拥有合法地位,而册命仪式绝大部分都是由周王所主持。西周制订这一规则旨在
A.维护周王的政治权威B.加强周王对地方控制
C.保障贵族的世袭特权D.促进礼乐制度的完善
2019-12-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咸林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