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从下图可见,在西周分封制下
A.姬姓是分封制下受封的主体B.异姓诸侯完全被同姓所包围
C.燕国与周天子关系最为疏远D.镐京也被分封给了异姓诸侯
2020-08-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素质展示历史试题
3 . 先秦寓言中,凡言及愚蠢可笑之事,多冠以“宋人”,如拔茁助长、守株待兔,并进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
A.宋国人思维同化B.先秦诸子的影响力
C.寓言文学的特点D.周灭殷的特殊需要
4 . 卫国为殷商故地,周初分封卫国时,周公命始封君康叔对卫地的周人犯酗酒罪即“予其杀”,而对殷商遗民,则“毋庸杀之,姑惟教之”。据此可知,周初
A.形成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B.承袭殷商的地方治理模式
C.采用儒法并施的治理策略D.对殷商遗民实施怀柔政策
5 . 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地,称邶国。史书记载“殷民大悦”。后武庚叛乱被杀,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未参加叛乱的纣王之兄微子启,国号宋(见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强化血缘认同B.维护社会稳定
C.实现贵族平等D.加强直接管理
2020-06-08更新 | 68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入文告,公布于世。这一做法旨在
A.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B.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
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
7 . 春秋时期,滕国国君曾担任“周之卜正”;陈国国君曾担任王室的“陶正”;郑国桓公、武公、庄公三代君主相继以左卿士之职任王室司徒;周桓王时,虢国国君忌父出任王室右卿士。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②贵族内部尚未形成严密的等级
③周王与诸侯存在臣属关系④各国卿大夫控制了封国的实权
A.③B.④C.②③D.①④
2020-05-20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5月阶段性评估历史试题
8 . 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分封制逐渐瓦解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
2020-05-17更新 | 160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届福建福州市高三毕业班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9 . 下图为周康王时的大盂青铜鼎。鼎内铭文:盂,赐你香酒、礼服、车马、仪仗旗帜,用以巡狩,赐你邦国官员和庶人663人,异族王臣和夷众1063人。助我行先王之制,治民治疆土,莫违王命。由此可推断
A.盂受王命率军出征讨伐夷族B.周王与盂属于王臣隶属关系
C.盂因军功而获得周王的赏赐D.西周册封制有法律明文规定
10 . 西周统治者从殷周鼎革(改朝换代)中体验到“天命靡常”的历史哲理,进而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言论旨在
A.消除天命神权对周代政治的影响B.维护贵族集团内部的和谐
C.强调周代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D.巩固仁政思想的主导地位
2020-05-1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广西桂林、崇左、贺州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