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
2020-05-04更新 | 11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3届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2 . 朱凤瀚曾说:“周人克商成功后,不仅占据了殷商旧地,且更扩展了势力范围,领土广袤,仅靠中央王朝难能控制,边陲之地更是鞭长莫及,然当时危及王朝生存者不仅有中原地区之殷遗民,更有四方所谓戎狄蛮夷。”材料体现西周
A.推行分封制的必要性B.取代商朝的必然性
C.加速大一统的合理性D.疆域扩大的迫切性
3 . 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甥舅之国”的出现
A.加速了周王室统治的衰落B.进一步扩大了周代宗法体系
C.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D.说明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基础
4 . “中国”与“中国人民”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何尊有铭文122字,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其中有“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句,意思是“以此地(洛阳)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


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何尊”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尚书》在《梓材》篇中也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文中有“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句,意思是“上天既已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给先王”。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

材料二   就我所知,“中国人民”这一名称的提出,首先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货殖列传》。《史记》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就是说“中国人民”这一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货殖列传》所说的中国人民,实际上包含汉朝所设郡县内的各个民族。

——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指出材料一所引两则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含义。由此,你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认识?
5 .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王室的权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0-04-0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据《荀子·儒效》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由此可见周朝
A.儒家思想家提倡谦虚的美德B.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代
C.同姓贵族是权力分封的主体D.周天子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7 . 周武王病逝之后,周公摄政当国,不久出现管叔、蔡叔与武庚(殷商后裔)作乱,史称“三监叛乱”,这说明
A.诸侯之间要求地位平等B.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C.国家内部阶级矛盾尖锐D.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完善
2020-03-3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高三动态性教学质量监测考前适应卷文综历史试题
8 . 《诗经·鲁颂》记载,周成王对周公说:“建尔元子(长子),俾(使)侯于鲁。大启(开辟)尔宇(疆土),为周室辅。” 这直接反映了
A.察举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
2020-03-1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北京市西城区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周公吊(痛惜)二叔之不咸(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周文王)之昭也。邗、晋、应、韩,武(周武王)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注:昭、穆、胤指宗庙次序),据此说明西周
A.以同姓宗族为主层层分封B.专制主义体制初步建立
C.在原有邦国内建立诸侯国D.以土地为基础实行分封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