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1 . 在商代,各方国的臣民都是为各地方伯所有,并不为商王所拥有,商王要想征召方国臣民必须通过方伯。西周分封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受(授)民受(授)疆土”,这就打破了诸侯、贵族所有不为商王所有的局限,使得诸侯之臣也成了周王之臣。这表明,分封制的推行
A.瓦解了诸侯国的宗法秩序B.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C.拓展了西周王朝统治疆域D.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
2022-01-09更新 | 428次组卷 | 6卷引用:一轮巩固卷07-【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2 . 商内服成员主要由居住于王畿地区的商王同姓或异姓姻亲氏族组成,而西周自建立便对王室及同姓子弟等进行分封,使之到远离王畿的地方“以藩屏周”,又在王畿地区分封了一批功臣、同姓及异姓诸侯。据材料可知
A.周强化对统治中心的控制B.周宗族聚居状态逐渐被打破
C.周王室血缘观念逐渐淡化D.周实行分封与内外服相结合
3 . 西周青铜器记载了许多周王巡守“东夷”“南夷”“南士”的记录,周王在巡守期间,还对四方诸侯发布告诫,同时对悖礼的诸侯实施惩戒。这说明西周
A.分封制受到强烈挑战B.儒家礼制观念深入人心
C.中央集权制得到加强D.周王具有天下共主地位
2022-01-04更新 | 906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月首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4 . 《尚书》记载牧野之战动员时,武王并不忌讳与”西戎”的民族渊源,多次自称“西王人”,而且从动员誓词产生的效果看,伐纣得到了“庙、蜀、戎"等少数民族的有力支持。这一事件
A.表明西周与西戎同宗同源B.展示了西周政治文明强大辐射力
C.显示了牧野之战的正义性D.蕴含了民族文化认同的积极元素
5 . 史载:“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材料所体现出的核心思想应是
A.分封的目的是开疆拓土B.分封势必导致地方割据
C.诸侯养民以拱卫周王室D.诸侯势力应当受到控制
2021-12-22更新 | 33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高考全国一真题历史变式题
6 .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不仅有着授民授疆土以及论功赏赐诸侯的职分,而且还利用“互惠原则”对诸侯贵族在“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来换取诸侯们对他的绝对忠诚,从而更好的完成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这一做法试图
A.规范诸侯国土地的隶属关系B.构建以血缘为主的政治结构
C.通过利益分配维系王室统治D.凭借互惠原则均衡政治利益
2021-12-01更新 | 703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零诊历史试题
7 . 西周时,周王与各诸侯国有明确的分工,周王分封管理土地疆域的权利给诸侯,诸侯则需为周王镇守疆土、服从周王的命令、缴纳贡赋。这表明西周“分封”是
A.以土地为纽带的政治关系B.以周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
C.以血缘宗亲作为基本特征D.造成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因素
8 .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被封到鲁地,三年后向周公“报政”,周公问:“何迟也?”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这表明分封制
A.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B.推动了周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
C.导致诸侯割据混战D.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9 . 有学者指出,春秋时期“有土地运动,却无土地市场”“土地运动主要是在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进行的”,其方式有封赏、迁徙土著以重分土地、索取、以土地作政治性交换、对土地作政令性调整等。该学者强调当时
A.地主土地私有制最终确立B.分封制度逐步走向瓦解
C.铁犁牛耕推动了社会变革D.土地转让引发社会动荡
10 . 周公率师东征,使周王朝对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成为了现实。他的儿子伯禽由于父亲的功勋,被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其分器之多,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实非他国可比。”这说明分封制
A.受封者以王族成员为主B.有益于加强对地方统治
C.任人唯亲阻碍阶层流动D.激化了封国之间的矛盾
2021-05-21更新 | 510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