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这表明当时
A.分封等级秩序遭到破坏B.宗法体系彻底瓦解
C.传统隶属关系完全消亡D.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2020-08-03更新 | 303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汉字占有很大比重。与其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020-07-20更新 | 91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闽清高中等四校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2020-07-08更新 | 18816次组卷 | 21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王国维先生认为:“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结合所学,下列选项对王国维先生观点解读最合理的是
A.西周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B.西周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C.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D.西周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2020-06-20更新 | 463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西周初年,商纣王儿子武庚的叛乱被平定后,商族的公社组织并未被拆散,仍由原来的公社首领来统率,宗族组织和他们的风俗、习惯等均被保留下来,但他们要服从周王国的法令。西周的这一做法
A.沿袭了商朝的统治办法B.有利于稳定西周的统治
C.埋下了商族复国的隐患D.消除了各部落间的矛盾
6 . 公元前6世纪中叶,许多诸侯国内公室衰微、世卿执政,卿大夫争相兼并土地、占有财货,美其名日求富。各大卿族以已之“富"在不同阶层中吸附私属,最终使得上至公子王孙,下至土庶人都有机会求富。这一现象
A.得益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B.表明官僚政治体制逐渐成型
C.根源于周王室的腐败和衰微D.推动了新型政治关系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期,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中央集权削弱B.宗法分封制完全崩溃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中原文化逐渐扩展
2020-05-02更新 | 186次组卷 | 22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平和一中、南靖一中等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先秦的地名来历中,因方国、部族对口有地名的沿袭而出现过“异地同名”的现象。如西周懿王曾一度都于犬丘(今甘肃天水境内),后来的卫国和宋国均有地名犬丘。秦先祖非子居地远在陇西,却也把其居住地命名为火丘。这些史实表明,探寻“异地同名”现象有助于了解
A.自然环境的演变B.朝代更迭的状况
C.疆土扩展的情形D.移民迁徙的过程
2020-03-30更新 | 736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其特点和成效。
2020-02-20更新 | 168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谓汉族统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士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概括该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和西汉初期在地方采取的不同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矫秦县之失策”的危害。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实行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