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礼记·礼运》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D.扩大了国家疆域
2020-05-13更新 | 112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2020-05-02更新 | 170次组卷 | 4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020-04-07更新 | 239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开县铁桥中学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下列属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相同点的是
①都是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   ②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③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国家统一       ④都以血缘关系为政治纽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3-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主体是
A.先代贵族B.商王后代C.异姓功臣D.同姓亲族
2020-03-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礼记,王制》规定: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这反映了
A.贵族生活腐化B.血缘色彩浓厚C.社会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加强
7 . 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这反映了
A.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B.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
C.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道:我们讲到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大体可划分为两段落。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文献通考》

材料三   在制度上,康雍乾盛世的政治制度改革作用明显。这是封建专制发展得最完善的时期。雍正年间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母后、外戚、宦官、藩镇的专权在清朝康雍乾时期都没有。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清朝才是真正地巩固了疆域。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康雍乾盛世里,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有的地区先进,有的地区非常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利益不同,思想观念更不同。这就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统一管理。而加强中央权力,实际上就加强了皇帝的个人的权力,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在对外贸易上采取闭关政策,也是害怕老百姓和外国人接触而导致思想领域里对政治统治基础的冲击。

——摘编自《戴逸:康乾盛世虽远超汉唐但也有不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的实质内涵。并以西周到秦汉时期官吏选任制度的变迁说明这一政治转型。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唐宋王朝中枢权力划分的相似与不同。并进一步归纳唐宋王朝中枢权力演变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戴逸对康雍乾时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看法他是如何具体论证其看法的?对于历史评价的方法,你从戴逸的分析论证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0-02-0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清代乾隆年间出土了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一一散氏盘,盘中铭文记载了西周晚期夨国偷袭散国,两国议和后,夨国割让土地给散国,以赔偿其损失。两国进行土地划界时,相关程序必须经周王核准,以及大臣协助勘察和认定。据此可知当时
A.“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根深蒂固
B.周王室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控制权
C.诸侯国间的战争致使“王土”流失
D.诸侯国间的土地变更经周王认可
10 . 《春秋》载,公元前 651 年,因周王力不能及,齐桓公乃召集诸侯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流通;《孟子》提到治水的有 11 次,其中有一段直指责当时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行为。这些史实反映了( )
A.王权衰弱分封制被破坏B.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C.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D.统治者极力维护分封制
2020-01-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