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孝王曾攻打西边的游牧民族犬戎,犬戎臣服于周,并固定为西周王朝提供马匹,后来他们的首领非子受周天子分封,建立秦国。从这段历史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秦国最初并非中华民族的一部分B.华夏族形成是多元融合的历史过程
C.秦灭六国是华夏文明衰退的体现D.中华文明最初起源于陕西西部地区
3 . 据出土于江苏丹徒的宜侯大簋鼎文(如图)记载,周康王(周武王之孙)在分封前认真考察地图,确定分封范围,并在宜地的宗庙举行祭祀;然后在一个特别选定的日子里,举行仪式,宣读册命诰辞:将虞侯大改封到宜地,做宜侯,给予一系列的封赏。这反映出西周早期
A.天子政治权威依赖于神权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演变
C.诸侯逐渐丧失世袭统治权D.分封制在实践中规范成熟
4 . 据《左传・桓公》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段话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是
A.等级森严B.嫡长子继承C.分工明确D.垂直管理
5 . 据周朝铭文记载,伯晨始受命为垣侯而得玄衮衣、幽芾之赐,玄衮衣即礼书所谓玄冕服,而玄冕服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通服,与玄衮衣相配的幽带是区别诸侯与卿大夫的标志。据此可知当时的服饰
A.是中国手工业发达的见证B.体现了天子最高礼仪的特点
C.具有维护等级秩序的功能D.是政治制度物化的具体象征
6 . 福建泉州市泉港区玉湖陈氏族谱记载:“我陈自妫分而虞,至思、遂二公,世承舜帝祀,历夏而商几千年,至希公始,国废祀坠。周启运,索满公封为陈国,宾故虞封内三百里颍川地也。子孙以陈为氏”。下列制度与陈氏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井田制B.分封制C.禅让制D.礼乐制
7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则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国。”由此可见西周分封制
A.以巩固统治为出发点B.以王族子弟为主要对象
C.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D.使贵族形成了离心倾向
2020-12-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宇华实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弟叔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

——司马迁《管蔡世家》

材料二   《史记》中记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材料三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四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对“秦”制的继承与发展情况。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太祖时期大量奏章直接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孟子·万章》记载:“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这反映了当时
A.分封制度等级森严B.宗法制巩固国家统一
C.中央直接控制地方D.君主专制局面的形成
10 . 《诗经·大雅·秘高》中周王封赏有功于王室的卿士申伯出镇地方,有 “ 王命邵伯(执政大臣),定(选定)申伯之宅……王命邵伯,彻(划定)申伯土田……王命邵伯,彻申伯土疆” 的记载。这说明当时
A.有功的卿士即能受封出镇地方B.封赏过程遵循一定的制度规格
C.执政大臣地位要高于地方诸侯D.周王直接管理诸侯的田宅土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