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含义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cuī)。”。这段文字说明了(   )
A.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B.民本思想观念的产生
C.祖先政治上的威望增强D.宗法观念的不断削弱
2 . 《春秋左传》中记载:“王后无适(嫡子),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这则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宗法制度越来越完善B.占卜方法具有权威性
C.王位继承有内在规则D.德行是择君首要依据
3 . 西周金文中有不少“支子(庶子)不祭”原则的记载。但因社会变迁、家族繁衍迁徙及家族内部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支庶独立祭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血缘宗法原则未被遵守B.礼乐制度走向瓦解
C.尊宗敬祖思想发生动摇D.宗法制度存在张力
4 . 《礼记丧服传》中记载:“诸侯之子(非嫡长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者也。”材料中的规定主要体现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世袭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关于周代部分战争的记载。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周代
A.君臣名分长期存在B.诸侯争霸愈演愈烈
C.王室军队实力有限D.分封制度存在缺陷
2021-09-13更新 | 34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宗法制的基本法则B.财产继承的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2021-09-17更新 | 1224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卷
7 . 甲骨文在记载商王世系继承中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祭祀的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等诸神,且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这说明了商代
A.宗法制的雏形出现B.原始宗教意识淡化
C.嫡长子继承制度确立D.对地方进行直接管理
8 . 在先秦文献中,“母弟”一般是指国君或宗子的同母弟。在《春秋》《左传》《公羊传》等文献记载中,只有诸侯的“母弟”才被称为“弟”,异母弟则被称为“公子”。这主要是为了
A.强化宗法观念B.维护母系权威
C.突出分封差别D.体现礼乐教化
2021-05-18更新 | 212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据《史记》记载:商代自中丁以后,废嫡而立其他弟子,“弟子或争相代位”,商朝出现了九世之乱,同时也出现了“诸侯莫朝”的局面。这从侧面说明
A.商未忽视对嫡长子才德的培养B.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统治稳定
C.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中央集权D.商朝王位继承已形成固定制度
2020-01-0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19年高三上学期统一调研测试(二)历史试题
10 . 据史料记载,在殷代前期继王者,弟为多数,兄为少数。而《史记殷本纪》曾有这样记载,帝乙的长子叫微子启,因为他的母亲在宫中地位低下,而没有被立为嗣子。小儿子辛,因为他的母亲是正后,辛就被立为嗣子。帝乙驾崩,辛继位为王,就是帝辛,也就是历史上的殷纣王。与这一历史现象主要说明了
A.殷代王位继承混乱
B.宗法观念开始形成
C.血缘关系亲疏远近
D.殷代宗法制度萌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