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并指出其分封的对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大一统”内涵变化的原因。
2021-10-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国统一六国以前,主要采用军功入仕制,并辅以客卿入仕和由吏入仕(客卿:外来人才;吏官府里面的底层办事人员)。秦统一后,由吏入仕成为秦人入仕的主要通道。此变化
A.体现了统治者治国思想的改变B.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C.顺应了巩固政权对人才的需求D.说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成熟
2021-09-09更新 | 808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的峄山刻石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复起”。这表明秦始皇
A.刻石记述历史传承礼乐文化B.首创郡县制度提高行政效率
C.加剧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D.废分封行郡县强化地方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02年6月,湖南出土了三万余枚秦简,内容多为官署档案,纪年从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6年)至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记事详细到月、日。这些秦简可用来研究
A.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B.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C.秦朝币制多变的原因D.秦朝社会发展状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公元前218年,在一次出巡途中,嬴政的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椎击中,嬴政侥幸逃生。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标语“始皇帝死而地分”。朝廷内部也有人多次建议“复分封”。这说明
A.商鞅变法加重民众负担B.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消灭东方六国困难重重D.大一统格局隐藏着危机
7 . 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
2018-12-20更新 | 1937次组卷 | 3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下自测考试(四)历史试题
8 .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富豪、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下列表述中符合这两种情况的是
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
C.旨在加速边疆的开发
D.促进了封建国家统一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05年5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民族概念作出了新的阐释:民族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力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据此判断,在秦汉时期,华夏族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心理认同”方面的特征是
A.书同文
B.车同轨
C.行同伦
D.地同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