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中央官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宋代)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元)脱脱等《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丞相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的名称并描述相权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唐代的哪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分割相权。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
2021-02-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宰相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1)材料一中的“宰相制”最早创设于哪一朝代?结合所学概括宰相的职能。
(2)据材料二,写出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主要作用。
(3)材料三中“罢宰相”的“高皇帝”是谁?“罢宰相”后中央政治机构是怎样运作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二所表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图示一、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2)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材料二、三分别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与相权矛盾演变的趋势。
2019-11-2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2)材料二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哪一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汉、唐、宋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材料三、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1)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

(2)材料二反映的社会状况,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

(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材料反映的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我演变趋势。

2017-11-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2016-11-27更新 | 196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三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造成怎样的影响?
(2) 材料二中A、B、C三幅地图反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图A、图B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2016-11-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八县一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9 . 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僚制度分别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其特点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君权和相权的演变的趋势。
10 . 阅读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线索表

状况时期主要表现
加强地方管辖调整中央机构
确立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巩固
完善
西汉颁布推恩令;分设刺史;设西域都护府
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由文官出任知州,并增设通判实行二府三司制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强化地方设“都布按”三司
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台湾府


(1)依据表格提示信息,将下列字母按照表格填入相对应的序号后面。
A.设行省   B.设政事堂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三公九卿   E.设军机处   F.设中朝
(2)综合上述表格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的特征或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