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元朝统治者在路、府、州、县除了按常规设总管、知府、知州、知县等官职,还在各级政府外另设一官职一达鲁花赤,代表中央督察地方行政,并规定达鲁花赤只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这一官职的设置
A.表现了对汉族官僚的防备心态B.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
C.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D.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2022-01-23更新 | 1160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武帝时期,河套和河西广大地区纳入汉朝统治版图。此后,朝廷在这些地区兴办学校,传授儒家思想。这一举措
A.解决了王国问题B.确立了儒学正统C.促进了文化认同D.消灭了边患危机
2021-09-02更新 | 567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元朝各行省总揽地方事务,但行省内部实行专人负责制和圆署会议制,行省长官受同僚协助或制约。这说明元朝
A.行政效率降低B.君主专制强化C.内部动乱消除D.中央权力加强
2021-09-02更新 | 515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验历史试题
4 . 元代在西藏确立统治之后,开始派官员清查户口,并在交通要道设置大小“甲姆”(驿站)。在第三次清查户口时,还增设一种“马甲姆”(兵站),负责吐蕃到内地道路的安全及秩序,并为军事行动提供方便。这些做法
A.强化了对西藏的管理B.保证了政令的顺畅通达
C.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D.加重了西藏人民的负担
5 . 汉初裂土分封仍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不仅六国旧贵族、西汉元勋,就是一般的功臣也皆望封侯;而汉初的黄老思想是以“清静无为”为特征的,即承认既定事实而不加干预,与之相应的只能是郡国并行体制。这说明汉初
A.通过郡国并行制来笼络地方势力B.通过无为而治来维护政治稳定
C.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其历史必然性D.极力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2021-09-26更新 | 826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自魏晋以来,文献典籍中常称中央尚书台为“中台”或“内台”,出征时于其驻扎之地设立临时性机构,称为“行台”;自魏晋到隋唐,行台制度在行台的不断设置中发展出较为完整的形态;到金代时,曾两度设立行台。这可以用来说明
A.隋唐三省制基本确立并不断完善B.古代中央权力被地方逐步侵蚀
C.元朝行省制形成根植于政治传统D.魏晋以来中枢决策发生了异变
2021-09-17更新 | 47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
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
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
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1-09-06更新 | 6423次组卷 | 4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强化月考(四)文综历史试题
8 .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2021-06-08更新 | 12041次组卷 | 9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
9 . 汉初诸侯王国地位远在汉郡之上,景帝悉收王国支郡以属中央,共有王国二十五,郡四十三。汉武帝施行推恩法,削弱王国力量,增设新郡,至太初元年,全境共有一百零九个郡国,王国仅存十八。这
A.激化了中央与诸侯矛盾B.改变了国家的管理模式
C.奠定了解决边患的基础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可能
2021-06-02更新 | 1432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10 . 元明清以来的省制,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山西指太行山以西,湖南与湖北指以洞庭湖为南北之界等。这样划分政区界有利于
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B.农业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
C.区域政治文化的趋同D.维系地方政权的独立自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