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两宋官僚系统官员职数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时间北宋初
(960年)
景德
(1004-1007年)
皇佑
(1049-1053年)
南宋庆元
(1195—1201年)
职数(人)五千一万多两万多四万余
A.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乡村基层治理增强
C.统治范围日益扩大D.世家大族荫袭严重
2024-05-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2 . 汉代各郡国向朝廷上计,丞相先听上计,据此“课其殿最,奏行赏罚”。御史大夫既听上计,也听“刺史”汇报,将两者所述情况加以对照,一旦发现上计不实,便敦促丞相改定官吏的考绩。这有利于(     
A.强化专制皇权B.解决王国问题C.提高地方效能D.完善监察机制
3 . 北宋政府规定知州知府的任期为三年,但实际上大部分知州知府的任期在两年以内。如北宋福州、越州(今浙江绍兴)等四地在九个皇帝任期内能达到三年一任的知州知府还不到20%:太宗时,任职一年以内的知州知府所占比例为32.4%,到徽宗时这一占比达到66.7%,宋朝的这一做法(     
A.提高了地方办事效率B.保证了宋朝的吏治清明
C.削弱了世家大族势力D.妨碍了地方的有效治理
4 . 宋朝地方行政机构为州(府)县二级,后为路、州(府)县三级。全国始为十五路,历相继分西川等路为两路,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级路全盛时有26路、30普通府、254州、1231个县。宋朝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A.体现了两宋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地方的防务力量
C.提升了京畿地区的地位D.完善了政府的层级机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承载着中原传统文化对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礼仪。这说明(       
A.元朝以郊祀彰显正统B.蒙汉文化已深度交融
C.统治者服膺中原文化D.元朝用郊祀笼络人心
2024-01-20更新 | 579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资治通鉴》232卷载: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关中仓廪竭,禁军或自脱巾呼于道曰:‘拘吾于军而不给粮,吾罪人也。’上忧之甚。会韩滉(镇海节度使)运米三万斛至陕,上喜,谓太子曰:‘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这反映出唐朝后期(     
A.灾荒影响了朝廷的治理效能B.中央政权仍有一定的向心力
C.大运河解决了南粮北运难题D.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控制力
7 . 汉代郡县中之郡守、都尉、县令、县丞、县尉等主要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免,其余各级地属吏由郡守、县令自行辟署,而唐代州县的各级官吏,上至刺史下至各曹参军等,均由吏部任免与调动,地方主要行政官员不再自行辟署。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B.加强中央政府权力需要
C.分化事权强化中央集权D.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8 . 知州原本称为“权知某军州事(别称‘州将’)”,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牧伯(知州)之缺,止令文臣权莅”,且“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这些举措(       
A.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B.导致了官僚机构的急速膨胀
C.削弱了地方州府的物质基础D.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9 . 唐朝初年,岭南地区的州县官僚由当地都督府直接选择士人首领补授,这种方式“简择未精”、“未甚得所”。为此,朝廷专门派遣五品以上的京官充任选补使,御史一人同往监督、并逐渐形成了南选制度。这反映了唐朝(       
A.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管控B.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C.地方管理实行因俗而治D.重视提升地方官员素养
2023-07-10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钱穆在谈到汉代盐铁政策时说“我们远在汉代已经发明了这样的制度,直到清代,小节上的变化虽然有,而大体还遵循这一政策,总还不离于近代之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路线”。该制度(     
A.巩固了大一统国家B.旨在维护百姓利益
C.有利于工商业发展D.导致社会阶层固化
2023-07-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