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在恢复分封制的同时,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边远地区也不例外。各边郡置郡守一人,其下设有丞和长史,边郡的官吏称为“边吏”。南方边郡地区民族关系错综复杂,郡太守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民族内部的关系,帮助他们发展经济,移风易俗。南方边吏任职时间普遍较长,且无固定的任期。此外,在南方,以内郡人治理西南地区的北部诸郡,以西南地区的北部诸郡人治理其南部诸郡,但地方大姓在当地社会的影响也非常大,一些大姓家族甚至把持了地方政权。

——摘编自颜雅彬《略论汉代的边郡制度》

材料二   清军入关后,在疆域统一进程中逐渐发现,由明代继承而来的职官制度无法满足边疆治理需求。为此,清朝建立之初,在边疆官员来源上采取就近推升的方法,由督抚根据地方形势,推荐就近官员升任,“四川有缺,在于陕西附近推升;广东有缺,在于福建附近推升”。为缓解边疆“缺官”问题,对愿赴边疆的官吏适度放宽选任条件,并予以优抚。“顺治十二年(1655年),题准,福建、广东、四川、湖南地方边远,不拘科分,即准拣选。”清初沿用考满制度,边疆地区将边俸制度与考满制度配合使用,通过缩短考察年限,为边疆官员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顺治十三年(1656年),兵部尚书王永吉提出的“缩减边俸考满较俸年限”建议被采纳,边俸制度进行了相应调整。

——摘编自戴龙辉《从边俸到边缺:清代边疆官员选任中的制度演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南方边吏任职的特点及弊端。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初边疆官员选任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2-12-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称诸华,或合称华夏,包含有民族文化优越感。此时,非华夏各族的内徒,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到了战国时期,随着中原地区剧烈的兼并、统一⋯⋯许多内迁民族,已被华夏所吸收、融合。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的表现。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迁徙状况。在北方,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形成与汉族的杂居,并建立了以“十六国”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中华文明并未因最高统治者族属变更而中断⋯⋯北魏统治者更是吸收汉族士人,通过一系列汉化政策,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的融合做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在南方,大批汉人移居江南,甚至入迁蛮、俚、僚等族聚居地区。在汉族向南方民族地区渗透的同时,政府为增加赋役,加强对山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往往采取强制迁徙的方式使少数民族移居平地。

——摘编自段红云《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各民族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统治者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融合做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的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材料三     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而塞外之一统,始于元”。在元朝超大规模的疆域内,有着不同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的多元族群。尽管存在显性的族群歧视,隐形的社会隔阂,统治方式也多有弊端,但是毕竟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元朝疆域空间成了华夷各族群的共同家园。元朝不仅将边疆的多元族群纳入统一的政治体中,并且在文化认同上使边疆成为“中国”的组成部分。

——摘自陈彩云《元朝疆域观演变与多民族国家的空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实现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的前提和因此而产生的新民族。并用一句话概括元朝边疆管理出现的趋势。
2022-11-2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几乎盛行了整个封建时代。该制度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郡县制的出现既有历史文化传承因素,也有经济发展的现实政治需要。

——摘编自百度百科一郡县制(词条)

材料二   行省的设置形成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之势。行省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代表中央,也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代表地方,它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同时又使地方机构上升了一级,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行省制稳定治理了“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大元帝国。

——摘编自张金铣《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郡县制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的性质,并概括行省制设置的历史意义。
2021-06-1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五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商后,疆域扩大,已经是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因而,人们心中遂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思想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杨向奎《先秦儒家之一统思想》

材料二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着手建立新的帝国体制由于秦帝国只存续了十五年,它所建立的帝国模式带有浓厚的实验色彩,这种模式是否能够续下来,在汉初仍是一个未知数,而当时异姓诸侯王势力的强大更加大了它的不确定性。至汉武帝时,终于完美地解决了统一与分裂的问题。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三     元灭南宋后,版图辽阔。为管理这样广表的疆土,元朝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另外,对漠北、东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也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元朝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明清时期,在地方设立新的行政机构,并强化了科举制度。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时“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制度因素以及它在该时期思想领域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的帝国体制”是什么?并简析这种“不确定性”对西汉政治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所采取的主要举措。
2021-05-01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酝酿于先秦时期的大一统思想,至秦统一,已经转化为现实,大一统思想也体现在边疆治理思想上。但在汉初,对秦的边疆治理思想多持批判态度。例如,陆贾提出,“故治外者必调内,平远者必正近”,其意指休养生息,边疆无为。源自《公羊传》的“王者无外”思想因董仲舒的推崇受到汉武帝重视,使其破除“夷夏之防”观念,把生活于边疆的民族纳入到王化的范围之内。元帝以后随着儒生大批登上政治舞台,经学极盛时代的开启,回到夷夏之防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显。

材料二   两汉在西北方累年作战,为妥善安置“四夷”,先后设置安定、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张掖等属国,此后属国制度逐渐从西北边塞扩展至东北、西南方向。属国对归附民族进行集中管理,保留其原有的社会组织,这些属国至东汉时期已陆续郡县化。此外,针对西域与东北的边疆实际情况,两汉时期设置了西域都护、长使、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以及使匈奴中郎将等特定的边疆管理机构和职官。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卜宪群《秦汉边疆治理思想的演进历程、实践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秦汉时期边疆政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边疆治理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前2世纪里19个侯国的人口增长(部分)

侯国所在
郡国
初封时
户数
国除时
户数
年代
(公元前)
年增长
率(%)
人口密度
(人数/平方公里)
今地(摘者
注)
魏其琅琊10003000201-1542.445.9山东青岛
绛阳济南7401500201-1531.587.5山东济南
800026000201-1521.65.5安徽淮北
涿25005600201-1511.648.8北京
曲周广平40009300201-1482.8177.4河北曲周
柳丘勃海10003000201-1431.935.4河北黄骅

资料来源:《汉书》,卷16。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页236~237。李氏的表中日期多有错误,这里已予以改正。人口密度的数字采自劳干:“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第2期,页215以次。劳氏制表的材料是公元2年的,取自《汉书》卷28。年增长率是根据内推法得出来的,参见史密斯(T.L. Smith)、劳普夫(P.E. Zopf)     《人口统计:原理与方法》,页552~553。

——许倬云《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

(1)提取表中相关信息,说明其对研究西汉历史的史料价值。
(2)据表格资料来源,归纳形成表中研究成果的方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在郡内设置“监”这一官职。汉初,各地方不定期派遣御史去监察。经过汉初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至武帝时则"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縻间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颁布“推恩令”,还三次大规模地出击匈奴,使匈奴远遁漠北。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这样,充分调动了中央与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了监察权与行政权相分离,基本摆平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此完全意义上的纯监察制度是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六条察州制,故清顾炎武称"刺史六条为百代不易之良法"。

——摘编自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述论》

材料二   东汉建立之初,为迅速消灭割据,加强地方军政协调统一,以应战时需要,光武帝往往拜心腹重将为州牧(刺史),或委任原割据势力头目为州牧,以笼其心,祚其力。因战时经济政治的需要,光武帝还扩大了州牧对地方政务的参与权,并且自光武帝时,州牧在政务上也领导了郡守。不过,刘秀令州牧统兵、领郡县乃为迅速平定各地军阀割据混战之需要,其后,"遂罢州牧,复置刺史",然光武及继承者在剥夺州牧军权的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其行政权力,乃至后来又不得不在一部分乱州重新委任刺史领兵作战。这一时期,刺史、州牧虽有反复,但无论是州牧,还是刺史,其主要职能乃是地方官之治州抚民。东汉末年的州牧、刺史“内亲民政,外领兵马”,势大权重,跨州连郡,割据混战。

——摘编自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汉代刺史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2023-01-04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九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国家统一和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开地斥境……(地 方分为)凡十三部,置刺史。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上》

材料二   (宋太祖)数遣使者分诣诸道,选择精兵。凡其才力伎(技)艺有 过人者,皆收补禁军,聚之京师,以备宿卫。厚其粮赐,居常躬自按阅训练,皆一 以当百。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支, 致治于未乱故也。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材料三   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其最亲近扈从(皇帝出巡时护驾侍从)者,号诸班直……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虽 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

太祖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 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

——[元]脱脱等《宋史·兵志》     

材料四

创办企业心愿口号善举
1873 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
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机器缫 丝厂。

“ 还哺祖 国”
开米铺和药铺,赈济贫民、赠
医送药;办义学教育农家子 弟;捐巨资兴修水利工程、道 路等
1898 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
大生纱厂,厂名取自《周易》“天 地之大德曰生”,是中国近代著 名的民族资本企业。
“ 实业救
国”“制造 之业,莫重 于钢铁”

创办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 学校,兴建博物苑、剧院、公园 等公共设施等。

材料五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摘录(1941 年 5 月 1 日中共边区中央局提 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

(一)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 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

(二)坚持与边区境外友党友军及全体人民的团结,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行为。

(十七)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 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十八)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求学,参加抗日工作,或兴办实业。

——据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和汉朝国家管理制度建设的表现及其影响。
(2)指出材料二材料三的史料类型。依据两则史料归纳北宋初年统治政策调整的举措。
(3)请任选表中一位实业家,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说明其家国情怀。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纲领”制定的目的和背景。
9 . 郴州是历代郡、军路、府、署、市治所,地居要冲,山川秀丽,历史悠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郴州属楚地,楚设苍梧郡。秦代,置郴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桂阳郡。西晋建兴三年(315年),分设桂阳郡、平阳郡。南朝陈天嘉元年(560年),又析桂阳郡地置卢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年),统为郴州。后,时称桂阳郡,时称郴州。唐.天宝元年(742年),称郴州桂阳郡。贞元二十年(804年),始置桂阳监。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郴州改称敦州。后汉乾祜三年(950年),复称郴州。宋,为郴州军、桂阳军。元,为郴州路、桂阳路。明、清时,为郴州、桂阳州。民国26年(1937年)和29年(1940年),为湖南省第八和第三行政督察区。

——摘编自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郴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乡镇简志.郴州市卷》

材料二   194911月,郴县专区成立,辖县为民国时的10县。次年,郴县专区更名郴州专区。1952年,郴州、零陵、衡阳三专区合为湘南行政区,驻衡阳办公。1954年,该行政区撤销,改设衡阳、郴县两专区,郴县专区增辖耒阳、安仁、新田、酃县(今炎陵县)4县。1958年,郴县城关镇改为郴县郴州市,专区驻郴州市。19593月,郴县专区改名郴州专区,开始频繁变动。资兴并入郴县,临武并入宜章,新田并入桂阳,蓝山、嘉禾合为蓝嘉,汝城、桂东合为汝桂。1962年,因诸种困难和矛盾,合并的县又分开。1963年,郴州市改为郴县郴州镇(县级)。1977年底,郴县郴州镇恢复为郴州市。

——摘编自郴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郴州市志19892005>第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变化的因素,并分析其演变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以来影响郴州地区行政区划变动的因素。
2021-10-29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通观两千年中国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过程,学者周振鹤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志》将其归纳为三个层级。下列属于高层政区的是
层级解释
县级政区皇帝直接任命的地方官员到这一层为止
统县政区直接管辖县的政区
高层政区不直接管辖县的政区

A.西周齐鲁晋卫等国B.秦朝时期的琅琊郡
C.汉武帝时淮阳侯国D.元朝时期江浙行省
2021-09-18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