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元朝时某宰相向皇帝上奏说: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以程子、朱子注解为主,是修己、治人之学。这一主张()
A.否定了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B.强调治国人才的德行修养
C.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化化D.表明理学开始受到官方推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太宗时规定,科举及第者的吏部考试要试判三道,合格者方能释褐授官。宋神宗后又规定进上、诸科等试律令大义或断案,才能授官。哲宗元祐时苏辙曾说:“天下官吏皆争诵律令”。上述信息反映出当时
A.行政能力是重要的选官标准B.儒家正统思想受到佛道重大挑战
C.官制改革兼顾了效率和公平D.时务策成为科举考试的规定内容
2020-04-13更新 | 552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2010年高考出现一大亮景,北京大学率先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度”。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与中国古代史上的科举制相似。
2020-03-11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11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时,还要接受考试检验后授官。熟悉朝廷行政过程后,要再经过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   )
A.打破官员世袭传统B.注重官员吏治才能
C.用人标准相对单一D.选才程序平等公正
5 . 下表描述的是曹魏至东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所占比例变化情况,与这一变化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
比例26%15%4%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0-02-2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宋变革论”认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是近世的开端”。传统中国官僚制度在唐代完成了大变革。推动该大变革的重要因素是
A.宗法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
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2020-01-17更新 | 939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吕思勉为晋朝惋惜:“然而大权始终为自北南迁的贵族所把持,使宋武帝(出身贫寒)一类的人物,直到晋末,才得出现于政治舞台上,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造成这一损失的制度原因是(  )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马端临的《文就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A.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B.唐代进士科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C.汉察举制令地方宫举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2019-09-16更新 | 33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南北朝)裴侠将自己的清廉归功于“祖宗功业”。有学者指出,“这种攀附祖先、将自己的‘优秀基因’归功于‘家族遗传’的逻辑,是和当时盛行的‘士族血统论’一脉相承的。”当时“士族血统论”的盛行是由于实行了
A.郡国并行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019-08-20更新 | 288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