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隋朝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2019-07-31更新 | 176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D.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2019-07-17更新 | 395次组卷 | 5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道:“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
A.维护了社会公平
B.有利于专制统治
C.加强了民族团结
D.促进了文化融合
2019-07-11更新 | 157次组卷 | 41卷引用: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家谱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唐朝以前,谱牒一般都是官修,以定姓氏高下:唐朝开始私人自修家谱情况也很普遍,宋朝家谱逐渐普及和平民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九品中正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定保在《唐摭言》中提到:“三百年来,科举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喻显贵)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绥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由此可知该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打破了贵族特权
C.提高了官员素养
D.实现了社会平等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宋朝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选人“初亦如唐制,兼采时望。真庙(指真宗赵恒)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他描述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与材料中“贡士之法”密切相关的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军功爵制
2008·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是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
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2019-01-30更新 | 1249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3-2014年江苏泰州二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9 .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 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2019-01-30更新 | 4941次组卷 | 95卷引用:2013届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三期初暑期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在他看来,该制度有利于
①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②保证官员文化素养
③提高行政效率
④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