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唐代强盛表现在其内外兼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物殷俗……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的盛况空前。同时,器物使用“不闻华夷,兼收并蓄”。当此之时,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成为手工业发展的缩影。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同时结合所学指出隋唐之前其他两种选官制度。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制,请以辩证的眼光谈谈你对这一机制的看法。
2021-11-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有特色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是“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何特点?   
(3)选官制度是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当时的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对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材料五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文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华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二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教中矣。”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综合材料一、二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影响。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
6 .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世界上不同的地区,其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 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材料二, 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 “立宪体制”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起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不同时期的法制建设对政治民主化建设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019-01-30更新 | 4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浙江省慈溪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灿烂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此在秦、汉完成之。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此自西汉中叶以下,迄于东汉完成之。由士族门第而变为科举竞选,三也。此在隋、唐两代完成之。全国政事付之官吏,而官吏之选拔与任用,此二者,皆有客观之法规,为公开的准绳。有皇帝王室代表,所不能摇。宰相政府首领,所不能动者。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我们看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对此需要做具体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体制,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无从谈起。中国的君主集权制度曾经对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者形成过一定的制约,更加重要的是,这种体制有利于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其中的科举选官制度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为中小地主和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度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古代有法制,缺少法治。君主把法制作为治民治吏的一种手段,自己则凌驾于法制之上。正因为如此,同一个制度体系,在不同的君主手里,可以有不同的效果;一治一乱,有天壤之别,反映出人治的弊端。

——摘编自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体演进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与中华文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