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7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图1、图2、图3分别是中国古代唐、宋、清时期的武状元分布图。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摘自吴黎、马丽娜《中国历代武状元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武状元时空分布的时代性”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     
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
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
2022-11-10更新 | 1906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神宗即位后,对西北偏远地区的士子额外照顾,保障其名额比例,降低考试难度。对西北地区士子不擅长“诗词歌赋”的情况给予特殊照顾,“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对家住偏远地区的应试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这些举措(     
A.旨在打破豪门士族势力对政治的垄断B.保证了科举取士的公平
C.扩大了国家权力机构成员的区域分布D.完善了科举取士的标准
2022-11-01更新 | 289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大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48次组卷 | 288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唐代科举制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诸科;明朝时经义、诗赋、策论虽并同为科举考察对象,但将经义置于统摄地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儒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
C.官僚政治角色发生变化D.科举取士程序走向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东汉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

姓名

乡论事迹入仕途径

赵宣

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

张霸

年数岁而知孝让举孝廉光禄主事

江革

乡里称之曰江巨孝举孝廉为郎

朱儁

以孝养致名为县门下书佐
这些史实可用来说明,东汉时期(     
A.地方舆论影响人才选拔B.察举制度得到了完善
C.乡论支配国家统治秩序D.社会阶层间流动固化
2022-08-12更新 | 913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科举取士情况简表

科举取士人数平均每年取士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代的3.4倍。
进士出身背景据《宝佑四年登科录》所载,仅该年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的184人、平民出身的417人。
担任高官比例北宋的71名宰相中,有64名为进士或制科出身,除去一些特殊情况,真正不由科举而任宰相者,仅有3人。
进士及第方式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和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

——据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等

材料二   一方面承负沉重的外部压力,一方面鉴于五代时期内部变乱频仍、政权倏忽更迭的教训,“稳定至上”始终是赵宋王朝内政措置的目标。外部压力当前,宋代的军力不振,一直被人诟病:“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

——据邓小南《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的立国特色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文化能够在几千年间不曾中断地沿袭下来,与科举考试以其作为主要内容是密不可分的。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把儒家经典作为考试主要内容,孔颖达《五经正义》的颁行,是儒学定于一尊的标志,而其具体内容又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和考试。明清的科举考试主要以理学为主要内容,这为有效地抵御佛、道,巩固儒学在封建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促进了这些演变结果的传播。另外,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们在承担起儒家文化传承重任的同时,也是儒家文化的创造者。

——朱效梅、郑国民《科举考试与独尊儒术封建文化的互动关系》

材料二   任何国家的建筑都与其文化息息相关,而作为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儒家文化在建筑中也有着深深的印记。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仁,仁统领着义、礼、智、信。归纳出来,集体主义就是仁,凝聚力就是仁,大一统就是仁。这种思想反映在城镇选址中就是选择群山环抱的地方,反映在建筑物中就是四合院。此外,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效法自然,也使得建筑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得到充分体现。

——曾文捷《论儒家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康熙帝是如何重视儒家文化和科举制的?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作答:①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密切关联。请你简述科举制对儒学和儒生的影响。②请你以故宫为例,谈谈其建筑布局和风格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2022-05-27更新 | 25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贞观年间,唐太宗改革科举制度,通过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和考试次数来网罗各种人才;推行官员向皇帝推荐人才的制举制度和自学成才者向官府乃至皇帝自荐的自举制度;对于年老、丧失活力的官员,唐太宗还制定了致仕制度,以便吐故纳新。这些举措
A.使士族丧失了政治影响力B.提高了官员的参政积极性
C.扩大了封建统治社会基础D.标志着察举和科举的结合
2022-05-26更新 | 1225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朱克敬的《瞑庵杂识》里面记载了清末一位吏所说的话:“来办事的人就像乘客,政府各部门就像车子,我们这些人就像是车把式,各部门当官的就像是骡子,我们用鞭子抽着他们往哪儿走就行了。”其坦率和自信程度简直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选官制度的僵化B.进步思潮的传播
C.等级秩序的失序D.地方宗族势力的发展
2022-05-21更新 | 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热身押题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