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不同历史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人物贡献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并成为定制
A.扩大了官吏来源B.得到了不断完善
C.提升了人才素质D.解决了考试弊端
2021-02-07更新 | 418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南宋学者郑樵曾说:“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宋代
A.家族门第观念的淡化B.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C.社会阶层流动性减弱D.国家对社会控制加强
3 .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句描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取代的是哪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1-01-24更新 | 13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自1905年科举制被废止以来,对其评价多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往对科举制的评价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出现各种与历史实际不符的、似是而非的流行说法。如下∶

寒门子弟既无力支付读书的费用,又没有关系照顾,很难高中和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同时,科举制不允许女性报考,将半数人口排除在外。

以“文章词赋,冠绝当时”的才子蒲松龄屡试不中而郁闷而死,《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喜极而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总之,科举制要么压抑或遗漏人才,要么造就迂腐儒生。

科举制造成科技于明清以后落后于西方。中国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比重,如下表∶

时间6—前1世纪公元140040110001001150015011900
占世界比重50%62%71%58%29%

——摘编自刘海峰《为科举制平反》等

材料二   孙中山多次谈到科举选拔人才的积极作用,认为“此制最为公允,为泰西各国所无”。1918年孙中山称科举考试为“中国良好之旧法”,期望在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的制度。1924826日,孙中山以中华民国陆军大元帅名义正式公布了《考试院组织条例》及《考试条例》《考试条例实行细则》等。

——摘编自刘海峰《为科举制平反不等于否定科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所列“误区”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对待科举制的态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时期科举出身的官员占总官员数的15%,北宋时期这一比例占到40%;晚唐时期69%的高官出身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北宋时期这一比例只有19%。上述变化说明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C.理学兴起完善科举D.中央官制发生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官吏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按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吏,二是选自郎官,即郎中令属下的中郎、侍郎、郎中、议郎等。郎官的职责是守卫宫殿和做皇帝随从,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即可由郎官中选用。到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另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除孝廉一科为察举取士的主要科目外,武帝还不定期设立茂才、贤良方正、文学等科,以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优秀人才,并于元朔五年(前 124年)在长安设立太学。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   隋炀帝是中国科举制的创始人,他认为由刺史荐举多弊端,于是令士人自行报名,策试进士。唐代取士之类别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由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我们所谓的科举制,专指乡贡。乡贡每年举行一次,任何人均可投牒自进,设立的科目很多,诸如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自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开始由礼部主持乡贡考试。登科之后如欲为官,尚需经过吏部的“释褐试”,中试后方可任官。

——摘编自李定一《中华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官员选拔制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与唐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唐代官员选拔制度的进步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  )
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
比例4%2% .5%46.1%
A.政府官员的素养不断提高B.国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封建王朝统治基础不断扩大D.科举制录取标准逐渐放宽
2020-11-19更新 | 309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言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变化的结果是
A.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B.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2020-11-02更新 | 225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双周测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主要有:德行、门第和考试成绩,下列选官制度与这个对应正确的是
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D.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
2020-10-13更新 | 476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南北朝时,形成了记述家族世系的谱学,“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保证士族高贵血统B.维护士族特权地位
C.防止士族门第混乱D.弘扬士族良好家风
2020-08-28更新 | 549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