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提到:“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其中“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应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 工商殊类。低于工贾的部曲、杂户、奴婢等当然更无权参加科举考试。即使具有良人身份的农民,因为生活贫困,能够读书应试的人也是寥寥无几。这本质上说明
A.科举考试应试资格有严格限制B.科举制度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C.科举考试限制了社会人才流动D.科举制度的选官范围更加狭窄
2018-04-0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车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官僚贵族化对政治发展的消极作用
2018-02-04更新 | 416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4 . “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趋炎附势,贪图贿赂,定品不实,使得选举腐败,世风颓废”。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种选官制度。科举即分科取士,它是采用公开考试方式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其实质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科举制度创建于隋朝开皇七年(公元578年),经历唐的兴盛,宋的改革,明的强化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止,共一千三百余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不仅为历代封建王朝选取了难以计数的官吏,对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被西方国家吸收逐渐形成和建立了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文官制度。

——摘自《科举制度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试题之一:“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蔡州之战是金国灭亡之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最后一次科考试题的命题意图,题目意在考查学生的何种能力?

2017-11-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汉朝,如果某人比较有才能,名声也比较大,他可能会被推举为官员,这种选官制度就是“察举制”。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汉朝的选官制
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④一种监察制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陈寅恪先生在《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上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概括性地说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以上两段史料可以推知
A.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_
B.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
C.家学体系弊端日显
D.儒学渐入普通百姓家
2017-10-10更新 | 582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论及唐朝科举制:“有案可稽的唐代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11人,占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估计这少数几个出身‘微寒’的,也并非来自一般平民或农户,多半是破落官僚家庭,至少是个小地主,只是近几代无人做官而已”对上文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多处在社会上层
B.唐朝科举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C.唐朝科举考试实现了真正的广开才路
D.唐朝科举考试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
2017-10-01更新 | 310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秦始皇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这种人才选拔标准变化的原因是
A.法家思想的兴衰
B.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C.统治者个人喜好
D.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