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平民没有上升的空间,缺乏入仕途径
B.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
C.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D.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9-11-06更新 | 106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选官制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统治者认识到,在官僚制度确立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秦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途径繁多,但各种途径几乎都与荐举有关,尽管路途过回曲折,但还是必须通过某种荐举之门才能入仕,这就为世家门阀提供了方便。

一摘编自韦庆远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适选恩赐,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 《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三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载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到隋唐主要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述隋唐时期主要选官制度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
2020-08-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马端临的《文就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A.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B.唐代进士科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C.汉察举制令地方宫举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2019-09-16更新 | 33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7届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周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明代科举考试流程有严密的程序,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定,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笔管不得镂空,食物必须切开等。从这一记载,可以推知明代
A.人才选拔更加注重形式
B.用人标准侧重道德品行
C.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深
D.科举制的影响日益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明史·卷七零·选举志》记载洪武三年诏云:“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这反映了
A.明太祖重视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B.科举制度已影响到周边各国
C.明代官僚政治的影响进一步加强
D.科举入仕是当官的唯一途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隆平集·取士》记载:“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材料所反映的选官方式是
A.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B.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
C.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D.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会要》记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
A.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B.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
C.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
D.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书·严助传》记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
A.选官权控制在地方手中B.任用儒生参政加强皇权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D.贤良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