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2022-07-14更新 | 6756次组卷 | 59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     
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
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
2022-07-14更新 | 6169次组卷 | 49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锁院制度是宋代贡举考试过程中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宋人赵升曰“凡言锁院者,机密之谓也。故试士、撰麻皆如此。”同时宋神宗也规定“应发解、省试,于锁院一月前不许官员乞假出外,差官毕仍旧”。这反映出,当时
A.实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B.杜绝了考官的徇私舞弊
C.科举制的日益严密化D.理学作为考试主要标准
2021-06-17更新 | 1815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贤良方正与贤良文学,为察举特科,皆始于汉文帝,顾名思义,方正重在德行,文学重在文章,方正与文学之前都加贤良。这反映了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确立B.黄老之学难以适应现实
C.地方吏治得到有效改善D.官员选拔注重个人品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神宗时期,改革科举制度,规定:太学中“学行卓然尤异”的优秀上舍生,只要“主判及直讲保明,中书考察”,即可免试直接除官;次等内舍生则免省试,径赴殿试;下等外舍生则免发解试,径赴省试。此项改革措施
A.否定了官员子弟科考特权B.凸显了学校在科举中的地位
C.完善了科举考试选拔程序D.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2022-06-04更新 | 1345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分析:如果他当一郡太守,便可有权察举,经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因此察举过他人的子孙,便有易于被人察举之可能。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魏晋士族门阀社会的起因B.隋朝科举制度建立的条件
C.西汉豪强地主崛起的背景D.世卿世禄制度造成的影响
2022-05-29更新 | 67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官学与私学。唐代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这种现象折射了
A.科举制度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
C.文化氛围的宽松D.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仁宗时,国子监学生郑獬颇有才气,但在国子监解送优秀生员参加会试时只名列第五。他为此大发牢骚,把自己比作麒麟,把主司比作驽马。后来,郑獬参加殿试,这位主司又担任考官,把一份卷子误认为郑獬所作而加以斥逐。拆封之后,郑獬却以第一名及第。由此可以得出
A.科举改革断绝了考官徇私舞弊之路B.郑獬的及第得益于王安石变法
C.北宋在殿试时实行了糊名考试制度D.取解试时达官贵人可以“公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垄断的局面,要求参政。隋唐统治者将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的新制度。两宋科举考试“取士不问家事”,科举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明朝时,科举考试分南北卷,南北方录取有一定比例规定。这些现象可以看出
①南北朝时科举制度已经出现②宋朝选官制度最为规范科学
③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 ④选官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25更新 | 52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从察举制实行之初到东汉末年,选官大致是以举荐为主的阶段;往后直至隋末,是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阶段;到了宋代,则以自由投考为主。据此可知
A.察举制不利于选拔人才B.考试程序日益严密
C.科举制提升了选官标准D.选官方式趋向客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