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明清时期,总共有37.2%的进士来自于其祖上三代的教育背景很低或完全是白丁的家庭,而62.8%的进士则来自于三代以内有科举功名的书香门第或官宦之家。”这反映了明清时期获得科举功名的人
A.社会分布较为广泛
B.都来自于书香门第
C.家庭教育背景较低
D.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2 .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开创的重要政治制度,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回答:
(1)科举制正式形成于哪一朝代?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有何进步意义?
(2)有人说:现行高考制度仍然有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子。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
2019-04-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两宋三百余年间,贡举登科者共有十一万多人,平均每次录取的人数为唐代的十倍左右。更重要的是,唐代登科后,还要经过吏部身、言、书、判的考试,才能走上仕途,宋代士人及第即可直接入官。这对宋代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创新了人才选拔制度
B.吸引了更多人才参加考试
C.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
D.扩大了两宋王朝统治基础
2008·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是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
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2019-01-30更新 | 1249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益阳箴言中学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
A.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B.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
C.导致宋、明儒学家因循守旧
D.有利于儒学与其它思想融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

——《太平御览》

材料三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指我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该制度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
(2)材料二指我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该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3)材料三指是我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谈谈这一制度带来的影响。
2019-01-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学考复习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2018-10-11更新 | 243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0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历史卷
9 .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
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
支派103372110761220
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2018-09-06更新 | 629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南省湘潭电机子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上承以“封闭”为鲜明特色的魏晋南北朝“门阀”社会,下启以将政权管理向全社会“开放”为特征的宋代“平民”社会。这说明
A.南北经济格局变化
B.封建集权政治遭到削弱
C.制度创新得以加强
D.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