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官府设立“谱局”,专职修家谱,强调先世官阶履历。北宋时政府罢“谱局”,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注重记录当世族人的荣耀。这一变化反映了北宋时
A.地方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B.宗法血缘观念的日益淡薄
C.家谱的社会功能不断衰退D.社会阶层流动性日益增强
2 .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3 . “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此材料主要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B.导致读书人不关注社会实际
C.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严重束缚了读书人思想自由
4 . 宋元以来,南方士子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进士51人,全部是南方人。朱元璋大怒,将主考官以下大小官员制罪。之后,逐渐形成南北方按比例分南北榜录取的制度。南北分榜录取制度的实行旨在
A.平衡南北势力B.打击南方官僚士大夫
C.加强中央集权D.保证选官公平和公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    )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2020-06-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朝在科举制中设明算科,选拔数学人才。宋代更重视学校的内部考试,如医学选拔,毕业会考为高等者派任尚药局医师以下职;算学实行三舍试补,上舍三等分别授予通仕郎、登仕郎和将仕郎。宋代人才选拔方式的变化
A.说明中央集权的加强B.拓宽选官途径完善科举
C.反映了以文治国理念D.有助营造科技文化环境
2020-04-26更新 | 619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齐时,马敬德“将举孝廉,固辞不就,乃诣州求举秀才。举秀才例取文士,州将以其纯儒,无意推荐。敬德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这表明当时
A.九品中正制得以普遍推行B.举孝廉是入仕的首选途径
C.选官方式具有一定多样性D.考试已成为选官主要方式
8 . 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A.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查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D.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
2020-03-17更新 | 896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只要家庭里有一人做到两千石的官,他当一郡太守,便有权察举。他若连做了几郡的太守,他便是足迹满天下,各地方经过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这种情况应该发生在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