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549次组卷 | 128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     
时期概况
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秦朝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唐朝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
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
2022-08-26更新 | 2238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西港花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3 .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2019-01-30更新 | 4639次组卷 | 127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唐书)记载,许多状元出身书香门第,如孔纬,孔子的后代,祖父孔戮举进土第,官至礼部尚书。唐代有家世资料记载的状元中仅4名为寒门,占比8%。由此可知,唐代(     
A.出身背景影响科举竞争B.世家大族把持入仕门径
C.科举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D.社会阶层流动趋于停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纪宝成教授认为“就形式而言,八股文也有其特殊功能,一是防止作弊,二是易于考官评审,三是更能考验出考生的文字功底”。如果仅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八股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
A.公平取士和选拔真才矛盾的产物B.封建专制与士人自由斗争的产物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对抗的产物D.传统儒学和程朱理学妥协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朝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科考中不仅南北地区使用的试卷不同,而且还按照地区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这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有利于人才选拔程序的完善
C.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D.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仁宗时进士重策论和诸科大义,神宗时罢诗赋、贴经、墨义,专考策论和大义,这一时期的策问大抵以汉唐故事为主要议题,如“汉唐将相”“唐始终治乱”等。据此可知,宋朝(       
A.改革科举制完善取士程序B.关注官员治国理政能力
C.面临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D.积极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朝盛行“干谒”之风,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在内的许多文人为寻求入仕门径向当朝权贵或社会名流呈献诗文,展示才华与抱负而获得举荐。这一风气
A.打破了门阀对仕途的垄断B.受汉魏时期选官制的影响
C.成为唐诗繁荣的主要动力D.反映了科举制的高度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2016-11-18更新 | 2452次组卷 | 140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46%来自寒族。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148年为56.3%,1256年为57.9%。这表明
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
B.科举制日臻完善
C.宋代官僚体制日益完善
D.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