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介绍唐朝时人们会想到“三省六部”“科举选才”“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最能概括这些主题的是
A.国家的统一与强盛B.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制度创新与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长沙人刘蜕成为当地第一个考中进士的学子,镇守荆南的魏国公崔铉特地赠他70万“破天荒”钱,这就是“破天荒”典故的来历。由此可见,当时长沙地区
A.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B.学子被特准参加科举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社会价值取向被影响
3 . 有学者指出,九品中正制推崇这样的理念:人品是可以量化的;官位官阶应与人品高下相对应。历史上,最推崇这种制度的社会阶层是
A.士族B.外戚C.农民D.宦官
2021-11-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得压制。而此前的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和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官僚政治逐步形成B.宗族关系仍受重视
C.人才选拔渐趋开放D.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5 . “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材料的依据应该是
A.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B.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C.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三省六部制D.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2021-08-06更新 | 584次组卷 | 42卷引用: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657次组卷 | 12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是伏尔泰在评价中国的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1-06-08更新 | 613次组卷 | 4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永乐年间,在殿试之后增加从二、三甲进士中选拔庶吉士的考试,所选庶吉士来源于全国各省。此后又实行各省乡试按定额录取,会试分南、北、中卷,按比例录取,并对边远落后地区给予充分照顾。这些措施意在
A.扩大政府统治基础B.提高官员行政能力
C.兼顾各地经济差异D.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那时的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干扰人才选拔。曹丕继任魏王后,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B.延续了自下而上选官方式
C.标志着古代选官制度的成熟D.有利于出身低微的人参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

根据表中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 )
A.南方地区更重视文化发展B.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完成
C.全国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文化发展D.政治与文化中心同步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