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870年,史皮尔在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材料所评论的是
A.科举制
B.郡国并行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世官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D.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2019-07-17更新 | 395次组卷 | 5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进士科从考策问逐渐发展到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形式。元明时,科举考经义而不用诗赋,但后来的八股文实际糅合了律赋的成分,清乾隆时又增试五言八韵律诗。这反映出
A.经义考试逐渐步入颓势
B.明清时期社会浮夸之风盛行
C.皇帝好恶决定科举文体
D.格律测试有独特的考查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促成了国家统一
2019-06-21更新 | 6111次组卷 | 7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2019-06-10更新 | 12759次组卷 | 21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车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晚清由在乡官吏和科举出身的士绅建立起来的地方武装,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即便曾国藩、李鸿章掌握一地财权、军权甚至部分人事权也没有形成地方割据。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缺乏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
B.晚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科举制度强固了中央权力的合法性
D.地方武装军事实力不够强大
2019-05-22更新 | 650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2019-01-30更新 | 122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0-2011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唐代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A.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B.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学者认为,科举制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利,只不过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明清的“乡试”,实际上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根据以上材料,科举制的确立
A.扩大了统治社会基础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D.选才标准越来越公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