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北朝时,形成了记述家族世系的谱学,“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保证士族高贵血统B.维护士族特权地位
C.防止士族门第混乱D.弘扬士族良好家风
2020-08-28更新 | 549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D.举孝廉,父别居
2020-08-22更新 | 757次组卷 | 5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清朝嘉庆年间,鲍桂星任河南学政,他在主持地方科举考试时,将《中庸》篇内“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一句,命题为“大草”,即取前句尾,后句首,而拼凑成题。这一现象反映清朝科举考试
A.对儒家经典高度重视B.突出经义的守旧传统.
C.僵化呆板的文字游戏D.考查考生的训诂功底
2020-07-29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自汉武帝至东汉,察举孝廉成为汉代选拔官吏和升迁任用的正途,史称“汉世诸科虽以贤良方正为至重,而得人之盛则莫如孝廉。”这反映了
A.儒家忠孝一体的伦理政治B.世家大族把持对人才选拔
C.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创立D.儒家学说正统地位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阎步克对曹魏时期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所做统计,其意在说明曹魏时期(  ) 
项目高官贵
戚子弟
中级官
僚子弟
下级官
吏子弟
普通士人合计
汉代官僚民族子弟23.9%8.7%13%10.9%56.5%
家族在汉无官位族望者8.7%8.7%2.2%23.9%43.5%

A.官员选拔注重阶层平衡B.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
C.儒生成为政治舞台主角D.制度设计与实践出现背离
6 . 元朝时某宰相向皇帝上奏说: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以程子、朱子注解为主,是修己、治人之学。这一主张()
A.否定了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B.强调治国人才的德行修养
C.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化化D.表明理学开始受到官方推崇
7 .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020-03-25更新 | 187次组卷 | 5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双周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
A.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B.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C.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D.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
2020-01-20更新 | 1067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荆州市201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9 . 公元828年,士子刘蒉在制举对策中说:“今威柄凌夷,藩臣跋扈……称兵者以逐恶为义,则政刑不由乎天子,攻伐必自于诸侯,此海内之所以将乱也。”这反映了该时期的科举考试
A.士族占据优势B.关注现实问题C.引起武将抱怨D.削弱藩镇势力
10 . 魏晋时期修谱之风盛行,除了帝王将相的世系,一般宗族的家谱也受到广泛重视。这一时期形成这种风气的制度性因素是
A.世官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9-12-26更新 | 313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