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考试取人,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元仁宗在元灭南宋而统一全国之后出生,身边从小就有一批儒臣侍奉,受以儒学为主的汉文化影响较深。初登帝位后即宣布:“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设科取士,庶几得真儒之用,而治道可兴也。”据《元史·选举制》记载,皇庆元年(1312年),元仁宗命令李孟、程钜夫等人议定科举之法,规定了科举考试的目的、内容、方式及录取人数等。并明确规定:“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最终废止了唐代以来实行了六百余年的诗赋取士之法,而定为以经义取士,且经义必须以程朱理学的注释为评卷标准。这一规定又为明清两朝用了近六百年,其文化影响尤为深远。

——摘编自龚贤《元代科举制的文化阐释》

材料三   蒙古统治者对汉文化了解不深,认为词赋空虚无实用,科举所取人才只能舞文弄墨,没有其他能力。元朝恢复科举后,一方面,废去了易于流于外在形式、讲求华丽辞藻的律赋,仅考古赋,蒙古、色目人则可以不考古赋。另一方面,经义以朱子“四书”为尊,理学等策略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的,不可避免地成为元代统治思想的主流。元代科举只考古赋,加之理学标准的特点,形成了元代学术质朴无华的风气,同时也影响了文风的走向,浮华艳丽的文风在元代受到了排斥,这也是“平易雅正”的诗文风气能够风靡延祐文坛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杨亮《元代科举制与延祐以后南北文风的混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实施科举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科举制的特点及元仁宗力图恢复科举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仁宗恢复科举制在文化方面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发展的趋势。
2021-02-0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选官制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统治者认识到,在官僚制度确立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秦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途径繁多,但各种途径几乎都与荐举有关,尽管路途过回曲折,但还是必须通过某种荐举之门才能入仕,这就为世家门阀提供了方便。

一摘编自韦庆远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适选恩赐,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 《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三 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载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到隋唐主要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述隋唐时期主要选官制度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
2020-08-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