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有学者在评述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监察体系时说:“设六科给事中,使其成为专门监察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与都察院不相统属,并可互相弹幼。这种台省分立之法,旨在加强皇帝对六部及都察院的控制。”该学者评述的这一监察体系出现于(     
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没有对诸侯国的监察制度,惠帝、文帝时,对中央直辖的郡由丞相直接派员“分刺州,不常置”。汉武帝时将全国分成13个监察区域,每个区域各派刺史1员,监察郡级官员(郡守、国相),并有权监督诸侯王,正式创立了刺史制度。刺史巡行监察,无固定治所。汉元帝之后,刺史有了固定治所和佐吏掾属。西汉末年,新莽政权以州牧取代刺史,赋予州牧统兵作战之权,并参与地方政务,州牧开始向地方官转变。

东汉初年,尽管光武帝复置刺史,但刺史已经变成固定的地方官,行政权也进一步扩大。东汉末年,再改刺史为州牧,以便集中所辖州内各郡军事、民力和财力镇压起义,州牧正式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州牧(个别仍称刺史)乘机专兵揽权,扩充实力,中央政府逐渐失去了对地方州牧的控制,“汉之殄灭,祸源乎此”。

——-朱华《西汉至隋刺史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即根据其实际利弊而判定。而所谓利弊,则指其在当时所发生的实际影响而觉出。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结合汉朝刺史制度发展的史实,对材料二的观点作出解释。
3 . 清代科道官对于风闻传言且事实未清的行为可进行弹劾,这是科道官所独有的特权。科道官如果出于私心,徇私诬劾,“回奏不实,或并无可据者,降一级调用。”这些规定旨在(     
A.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B.保障监察效果
C.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D.杜绝官场腐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反映了秦汉至明清官员考核的相关制度,从总体上看,官员考核演变的特点是(       
时期制度相关法律/规定考核标准/内容考核机构
秦汉、魏晋上计汉《上计律》、
西晋《五条课郡县法》
土地人口、财政收入、社会治安御史、尚书台
隋唐、宋代考课、磨勘《唐六典》、
宋《守令四善四最》等
官吏品质、道德修养吏部、考课院
明清外察与京察(大计)考察、考满《明会典》《大清律例》等能力、操守、政绩和贪腐情况内阁、吏部、都察院
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从注重政绩变为注重德行
C.制度化考察不断完善D.从地方考核变为中央考核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元代御史台,中央有中台,地方有行台,中台除直辖殿中司和察院外,又统领各道肃政廉访司。组织之大,为唐宋所不及。元之监察机关,“以征赃为急务,以按劾为具文”。天子尊重台权,尊重御史,御史也多敢弹劾权贵。这说明元代御史台(     
A.机构设置随意性较突出B.根本上损害了权贵阶层利益
C.一定范围内冲击了皇权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赋予谏官监察百官之职能,御史与谏官职能逐渐合一,合称“台谏”。对谏官人选与言事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如“不许宰执、台谏、侍从亲戚子弟交荐”,“凡进退言事宜,虽执政不得与闻,盖以杜绝台谏私于宰执”。这些规定
A.体现监察权的相对独立B.有效提高了行政的效能
C.提升了台谏的实际权力D.规避了文官集团的斗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洋政府逐步确立了较为完备的文官纠弹制度,设立行政监察机构——肃政厅,专门纠弹官吏失职等违法案件。从当时的纠弹实例来看,被纠弹的大多是地方官吏,最高为巡按使,最多的是县知事。文官纠弹制度的建立
A.解决了军阀割据问题B.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
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D.巩固了基层民主制度
2022-04-28更新 | 399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元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官员的选用,都要通过中书省吏部,但监察系统官员的任用,则由御史台在本系统内自行选择,监察系统官员的迁调,主要也在本系统之内进行。这反映出元政府意在
A.发挥监察机构的制约作用B.贯彻蒙古贵族的政治传统
C.削弱宰相为首的政治势力D.确保监察机构的权力至上
2022-04-15更新 | 26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唐代,谏官制度日趋完善,士人进谏意识很强,谏官扮演的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依靠舆论来实现监督君主言行与国家决策的重要角色。谏官制度的设置意在
A.使谏官履行监督中央决策的职能B.在专制制度下能够强力制衡皇权
C.有效避免决策失误维护国家稳定D.积极弘扬儒家士大夫责任和精神
2022-04-04更新 | 27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代形成了以“督邮”为主的地方行政组织内部监察制度。督邮由太守直接领导,可监督太守以下的官员,也可监督刺史…这样一来就与刺史制度形成相互监察的椅角之势。这表明汉代地方
A.官僚主义势力的急剧膨胀B.以小督大、以卑临尊的制度设置
C.监察机关的反向制约特征D.监察官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