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记》记载了最早的“谏议”传统,上古有虞氏部落设立“尊老”制度。年长者通过智慧与影响力内化百姓,外谋发展左右舆论,教化法礼已具备现代智库的基本特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和士大夫们普遍建立“养士”制度被普遍认为中国最早的决策咨询机构雏形“稷下学宫”,汇集天下英才,使齐国一度成为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

秦汉时期正式设置谏议制度委以谏议大夫等官职向皇帝直言,包括奏议和封驳等。秦朝还设置了“博士”官制,让当时的知识渊博者担任政策咨询与决策顾问的角色。六朝时期进谏与封驳的功能分到了门下省,成为中央建制的定规。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谏议制度已相当正式化与行政权力分工明晰。唐代决策咨询机制得以强化,谏议制度更为兴盛。不仅设立翰林院,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传承还有草拟机密诏书的职能,更建立了成熟的谏官系统。宋代沿承了翰林院制度,翰林学士在改制后成为正三品的正式官员,是皇帝名符其实的“专职高级顾问”。

——摘编自王文《古代中国智库的理念制度与实践》

材料二   明代设置殿阁大学士为辅政官员,担任皇帝顾问。此外还有诸如掌院学士、侍讲侍读,庶吉士等不同分工与级别的官职,机构越来越庞大智库作用越来越明显。清代的决策咨询制度与机制则更为庞杂。殿阁大学士得以沿袭并设四殿二阁。随着清朝不断卷入近现代的全球化进程中,地方摆脱中央自行招募僚佐以帮助治理地方事务,成为清代政治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最典型的幕府事例,莫过于曾国藩幕府,其培养出来的李鸿章、左宗棠等多位晚清大臣。

——摘编自王文《古代中国智库的理念、制度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智库发展呈现出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智库制度得到强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智库的作用。
2023-02-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前期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官员巡回监察,“御史出都”对地方有巨大的震慑作用。唐中后期,巡使地方使臣演变为常驻地方使臣,集行政权与监察权于一身,自己监察自己。这一变化的影响是
A.最高监察机构名存实亡B.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
C.中央对地方监察权力弱化D.官吏贪腐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代,在三司(御史台、刑部、大理寺)共同审理的刑狱案件中,给事中(门下省属官)要根据法律衡量轻重,以免惩罚不当。同时,唐朝还规定如果有留滞的案件和冤案,给事中还要联合御史、中书舍人共同商议审理此案。这说明唐代
A.三省职权分工较为混乱B.注重对诉讼审判的监督
C.司法部门冗官现象严重D.中枢行政遵循理性原则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谏官工作形式多样,负责谏正皇帝及中央政策。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白居易就做过左拾遗,当时讽喻诗也具有谏言性质。上述现象反映了
A.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开明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D.文人的社会地位较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