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7 道试题
1 . 隋炀帝在长安建国门外置东、南、西、北四方馆,并各设使者一人,以接待周边少数民族,并与之贸易,每个使者署下设典护、叙职、叙仪、监府、监置。其中“监置掌安置其驼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及副掌互市,参军事出入交易”。材料说明了隋炀帝时期(     
A.国家控制商业B.民族间贸易繁荣C.政府税收大增D.民间交易较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南朝时期,荆楚人民“寒食节”吃“麦粥”、“六月伏日,作汤饼”,湘州人民“亟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支援陈军。此外,陈朝也曾明确要求“租田米粟、夏调绵绢丝布麦”。由这些现象可以推知南方(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稻麦轮作制度相当普及
C.农副业多种经营日盛D.农业生产呈区域化分工
3 .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针对“抽点中男入伍”的问题多次下发文书,时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始终“不肯署敕”。太宗即使当面讯问魏征,也无力改变其态度,只得作罢。这表明当时(     
A.程序正义得到尊重B.君主权威遭到削弱
C.三省分工较为明确D.施政强调以民为本
4 . 读图,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措(     
A.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B.保证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C.践行解放人民的革命任务D.彻底完成了反封建任务
2024-03-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85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考课”是中国古代国家依照相关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考课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天子巡狩,诸侯朝觐,方伯行国,诸侯行邑。据《尚书·尧典》记载:“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汉代规定,中央对郡国、郡国对属县进行逐级考课。据《汉书》记载,尹翁归担任太守时,他提拔官员 “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由主考官提出各种问题,被考人必须以政绩实情回答。 实行考课公开,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使考核更准确。历代的考课制度虽然各具特色,但在考课的标准、办法、程序和赏罚等级方面,基本上都做到了制度化、法律化……

——摘编自粟时勇、李向前等编著《古代官员考课制度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古代考课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7 . 据史料记载,清朝某一时期直隶、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山西等20多个地区已经种植玉米。这一时期最早可能出现在(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乾隆时期D.道光时期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亚季风带的充沛降水与华北、江淮与江南的辽阔冲积平原的优良宜农条件,使东亚大陆很早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规模巨大的人口——经济——文明复合体。中华文明的独创性与高度发展水平,使古代中国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与包容性,不畏惧开放,乐于与其他民族交往,并学习其优秀成果。中华文明史上也没有跨洋越海侵夺他人国土财富、划分势力范围的弱肉强食传统。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各国人民不畏旅途艰险往来于东西之间,“丝绸之路”就是这样形成的。

——摘编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材料二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要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下和平发展,寻求新的生长空间的。从中国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极其巨大的生产力。而过去那种靠投资、出口,不计资源、环境与劳动力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从国际条件看,既往一二百年中,世界形成了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与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立的局面,西方国家从未真正关心过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福祉。这些国家若能选择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不但能改善其本国的经济,也创造了更大的社会需求,进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成长空间。

——摘编自梁昊光、张耀军《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丝绸之路”开通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汉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措施。
2024-02-21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师傅卿相”者有“子夏为魏文侯师,子贡为齐、鲁聘吴、越,盖卿也,而宰予亦仕齐为卿。”仅三人。这表明当时(     
A.分封制度尚未瓦解B.官僚政治制度已产生
C.孔子教育成就斐然D.儒学不适应时世需要
10 . 1922—1926年,孙中山认为要在中国取得革命与建设的成功,就必须“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他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得到启发,决定效法苏俄实行“以党治国”,建立一个“超越欧美”之上的新式共和国。孙中山提出这一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A.改变社会性质B.发展资本主义C.实现民主共和D.集中党的权力
2024-02-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