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曾小华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中写道: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监察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这说明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设置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体现了古代监察的重点是地方
C.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与皇权D.重视监察官员的综合素质
2 . 为预防和治理腐败,古今中外都做了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为政以德——防治腐败的德治经验

材料一   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五善”“五失”。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唐太宗曾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我国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政绩和德行,最早可见于《周礼》中的“八法”和“六记”,前者考核官员政绩,后者侧重考核官德。对官员德行的考核,从先秦到明清历朝来看,趋向于细化和严厉。例如唐代的“四善”就是把官员的道德修养放在考核的首位。

——李丽珊《谈中国防治腐败的历史努力》

(二)御史之名——防治腐败的监察经验

材料二   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

——摘编自《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王朝为预防腐败,加强德治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并据此简要评价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权力制约理念在中国古代早已存在。中国传统监察制度基于皇帝对职业官僚集团的控制需求而建立,其发展历程中蕴含着皇权对臣下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御史台的出现标志着独立的监察机构诞生、专门化的监察制度开始建立。自西汉以来,各个朝代在不断完善监察机构的同时也通过制定系统的监察法规完善监察制度。西汉时期颁布《监御史九条》,为御史对地方官吏及豪强进行监察而提供了的重要法律依据;宋代《诸路监司互察法》赋予了监司之间或监司与属官之间相互监督的权カ,以及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举报权。清朝末年制定的《钦定台规》作为独立的监察法典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该法律规范的内容不仅全面而且系统化较强,集历代监察法规之大成,对于监察机关正确、合法地行使监察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章苏《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历史走向和特点》

材料二194910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全国县(市)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相继成立了人民监察委员会。1954年至1959年我国行政监察制度进一步发展,此时原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改为国务院监察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人民政府)设监察斤(局)各专署设监察处…新中国初期除政府内部的监察机关外,监察职权还“外溢”到了国营企业,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企业监察机构围绕企业执行国家计划的情况开展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查处了一批贪污、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案件。

——摘编自李凌云《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及实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监察制度与古代监察制度的不同点,并说明新中国监察制度建立的作用。
2021-07-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朱子文集》中记载,南宋朝廷明确下令“监司(监察官)明谕州郡,州郡明谕属邑,不必留心民事,惟务催督财赋,此民力之所以重困之本”。该诏令
A.导致阶级矛盾空前激化B.表明监司职能有所调整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调整了地方的行政秩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从而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唐代的这种制度
A.标志着监察制度走向成熟B.保障了决策的科学
C.激化了皇帝与丞相的矛盾D.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6 .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馆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B.开始建立古代监察制度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D.杜绝了官吏的横征暴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
A.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随意性
B.临时委派的做法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出现
C.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主要职责
D.王朝政府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2021-01-01更新 | 924次组卷 | 6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湟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但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以示皇帝优宠,史称“三独坐”。“三独坐”的出现
A.表明皇权进一步发展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完善了封建官僚体制D.实现了思想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一般来说,汉代监察官只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对监察对象的处罚要报请所属长官,或与司法部门协调处理。各级官吏对监察官的行为也有监督作用,可以随时上书弹劾监察官。这表明汉代
A.监察体制完备具有独立性B.形成了对地方有效管理
C.建立了对监察的反向机制D.监察体系具有多层次性
2020-06-12更新 | 1016次组卷 | 3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