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朝,设有监察之官“啬夫”。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杂律》为惩治滥用职权等职官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自魏晋始,御史台脱离少府而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唐代,尚书省左右仆射兼掌对御吏的监察。我国古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其标准大致包括品德、学识和经验三方面。如宋朝规定:“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授予)监察御史。”明朝谏官的职能由六科给事中取代,监察六部官员。清雍正年间,清廷取消了六科给事中执掌的封驳权,“以六科内升外转,始隶都察院”,都察院的监察职能进一步加强。清政府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台规》。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政制实验田里,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监察院的实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瘦融于一炉,使得监察院无议会之名却有议会之实。这样中西合璧的制度探索受到很多批评,但无论如何,监察院制度的弊端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

——摘编自聂鑫《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断高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由试点到全国推行,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这是我国反腐败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次重大变革。

——摘编自李凌云《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我国加强监察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2023-04-01更新 | 36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材料隋炀帝即位后便着手调整监察体系。大业三年( 607年)增置谒者、司隶二台,并御史为三台,其中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以御史大夫为长官,负责对中央百官包括皇子的监察,参与重大案件的审判,谒者台主要职责是在出使抚慰的过程中了解民风政情,纠正冤假错案,司隶台是设于京师长安专事地方监察的机构,长官为司案大夫,有刺史14人,刺史监察地方采取定期方式。为使刺史的监察做到有法可依,隋炀帝特别制定了地方监察法规《六察》。隋朝的言谏机构为门下省。主要掌管封驳、百官奏事、献纳谏正,隋炀帝对门下省进行大的改革,把负责出使、言谏的散骑常侍、谏议大夫、散骑侍郎等官职废除,门下省终于完全摆脱皇帝侍从、顾问机关的性质。但谏议大夫等谏官也消失不见。中期,随着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有法不依,唯权力是从现象日益显现,其典型就是炀帝包庇赦免宇文述私役部兵一案,监察制度逐渐遭到破坏。

——摘编自袁刚《隋朝监察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炀帝监察制度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炀帝的监察制度改革。
2022-06-2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西汉武帝时开始置司隶校尉,掌察举百官以下,京师近郡犯法者,刘秀复置司隶校尉,并领一州,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重在抑制贵戚、权臣。这表明东汉
A.东汉外戚干政严重B.地方监察体制完善
C.皇权有进一步提高D.治安混乱威胁统治
2022-05-12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设立都察院,下设监察御史若干人,分巡全国各省,称十二道监察御史。每道有监察御史三至五人,范围大体为一省。但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有事出巡,事毕回京述职。朱元璋这一举措
A.强化了特务机构职能B.发展了中央监察体系
C.创新了地方管理体制D.扩大了监察御史权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朝御史台的地位不能与“三省”并立,御史大夫的品秩仅为正三品,但“三省”的丞相为正二品。元朝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在法定的官僚品秩中的地位则与中书省平章政事、枢密院知院同等,均为从一品。元朝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加强中央集权体制B.提升君主决策效能
C.强化君主专制权威D.实现君相关系和谐
2021-11-28更新 | 681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月考(3月)文综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北宋开国初,太祖赵匡胤即颁布《盗窃律》等一系列律令,同时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据此可知,宋代
A.加强反腐立法,严惩昏君污吏B.完善监察机制,监察与行政合并
C.既加强了皇权,又加强了中央集权D.独立而且权威的监察权杜绝了腐败
2021-02-25更新 | 24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牵制权力的制度要说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就是台谏制度。所谓“台”就是御史台,“谏”就是谏官,御史是监察百官的,谏官是对皇帝进言的,也可以说是对皇帝进行监督的。中国古代很重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很早就有监察系统、御史制度、弹劾制度。

——摘编自《中国古代反腐败的三种方法》

材料二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诸葛亮据此指出:“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为,人之所詹也。夫释己教人,是为逆政;正己教人,是为顺政。故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

材料三“大臣祛,小臣廉”,“大臣贪浊而日在高位,则小臣得于观感之下者,将无不唯利是图矣。京官贪浊而安处无事,则外官被其鼓动饮风者,亦无不唯利是图矣”。

材料四历来的统治者都说要反贫,但是在专制制度下往往成效不彰,处在衰败时期的清帝国更是如此。原因如下。第一,有些行贿受贿活动已成为官场习惯,人人如此,法理和是非界限已经模糊。第二……“近日言官卖折之风甚火。……大抵皆以贿赂陈奏者也。……明言官多争意气,今朝言官多因贿赂,可耻之甚!”……第三,没有独立的司法和监察系统,它们都不过是行政系统的附属物。最后的裁决权掌握在专政政权的最高统治层特别是皇帝、皇太后手中……第四,社会生活没有民主化,民众维护自己权益的现代公民意识没有形成,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独立的新闻舆论监督。

——摘编自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实例进行佐证。

(2)据材料二,诸葛亮认为建立廉洁政府的首要前提是什么?材料三中提出的反贪思路是什么?为什么?

(3)据材料四,概括晚清政府反贪成效不彰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