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贞观年间有个铁的规定:“任何官员向皇帝奏事,必须史官相随在旁,不管发表什么言论都记录在案;如果要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内容,并对此负责”。此材料可以表明唐朝
A.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
B.官员奏事、弹劾的渠道受阻
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史官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武帝制定《刺史六条》,将二千石的官吏及地方豪强烈为监察对象,严防地方郡守与豪强勾结;魏晋以来世家大族盘踞一方的现象逐渐瓦解,故而唐玄宗制定的《监察六法》则注重对官吏个人品格的监察。这种变化反映了(     
A.豪强地主瓦解殆尽B.科举考试注重道德
C.监察制度与时俱进D.唐代腐败更加严重
3 . 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监察事务
D.财政管理
2019-09-29更新 | 479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意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
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2020-12-17更新 | 279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1综合训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
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
2019-12-26更新 | 477次组卷 | 27卷引用:第二单元综合检测-【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一
6 . 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但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以示皇帝优宠,史称“三独坐”。“三独坐”的出现
A.表明皇权进一步发展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完善了封建官僚体制D.实现了思想统一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国历代王朝的监察系统都是支撑皇权的重要支柱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刺史”即是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

——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材料二 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生活节奏相当缓慢,不在军情紧急情况下,行政效率一般不是大问题,而效忠与否往往关系着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官员个体或者群体对皇权不忠,都是皇帝无法容忍的。一个庞大的全能式的行政体系,本身存在无限扩张权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另外一种机制制衡,后果将难以设想。这将会导致皇权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传统中国的制衡机制,跟其他古代国家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及其工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主要目的及其意义。
(2)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古代监察系统的功能。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监察系统中“效忠”和“效率”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隋唐以后,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皇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这表明
A.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B.御史的权力超越了宰相
C.地方官吏腐败日益严重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唐代台谏分职:谏官之职在谏皇帝,不谏宰相,也不得弹劾百官。弹劾朝廷百官是御史台的职分。谏官之位命在宰相,照唐人习惯,宰相见皇帝讨论政事,常随带谏官同去。遇有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可直言规正。关于唐代台谏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台谏分职加强了相权
B.台谏分离削弱了皇权
C.标志了官僚制度的成熟
D.减少了决策的失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