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天下分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官禄600石。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B.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D.监督诸侯王和地方官员
2019-08-24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历史第二分册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试题
3 . 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廷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廷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政府架构在改制后的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指出清朝政治制度相比明朝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019-04-23更新 | 148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 (第一、二单元)练习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社会舆论影响官吏升黜
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儒家思想决定政府决策
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2019-05-24更新 | 10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检测: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关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监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贪污腐败
B.隋唐时期的御史台主要职责是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了决策的失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汉武帝初置刺史时赋予其“六条问事”的权力,包括政、刑、民、选署等诸多方面,都是郡国事务的重要事项,并且主要针对地方郡国二千石官员。但同时规定“非条所问,即不省(察)”。据此可知,刺史
A.以轻御重、以小监大B.成为地方最高长官C.为了削弱相权而设立D.职权受到明确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们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选官制度的变化
B.专制统治的加强
C.监察体制的完善
D.建筑艺术的进步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人性本善的哲学传统。在这样的人性论和人文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因为人心本善的理论预定和圣人崇拜而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行政监察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更为可悲的是,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行政监察思想能够推动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却日益萎缩并退化、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   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认为人性本恶。既然人性本恶,那么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规避。在此基础上,西方得出政治原罪论:有权的人在行使权力时有一种自私和邪恶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潜在危险。西方对人的天然不信任迫使西方人时刻保持着对权力的天然警惕。孟德斯鸠警告人们:“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于是洛克说“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权力对付权力。”这样,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

——以上材料摘编自屈双湖、胡雪纷《基于人性的行政监察思想及其实践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行政监察造成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和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在实施中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
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
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
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
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