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汉武帝在全国划分13个州,每州一位刺史或州牧;唐太宗设10道,每道设巡察使、按察使等官职;宋太宗将道改为路,设15路。这些机构的设置,其主要用意在于
A.强化对地方的监管力度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分裂割据势力出现D.督察地方豪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考核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网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都把农林开垦、赋役征收、人口增加、社会治安等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道德、品行、才干、能力、潜质也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唐代出现了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设给事中、中书舍人,分别监督京官考、外官考,号监中外官考使。考核结果当众宣读,公开议其优劣。

到了宋代,对京官、县令和转运使、知州等三类官吏采用了考核程序、指标等都不相同的考核制度,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

——摘编自《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之评价与借鉴》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贪墨成风,生民涂炭,而所劾罢者,大都单寒软弱之流,……严小吏而宽大吏,详去任而略现在”……“以朝廷甄别之典,为人臣市交之资”、“御史巡方,未离国门而密嘱之姓已盈私牍”

——摘编自林艳玉《中国古代官吏的考核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官吏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3)依据上述材料对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D.监察官员能力有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2020-08-10更新 | 8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019-04-23更新 | 148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这说明中国古代
A.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B.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
C.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D.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机关,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关。凡“国之大狱”,即皇帝交办的重大案件或疑难案件,由以上三个机关各派官员进行会审,称为“三司推事”。对这一设计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司法分权的趋势
B.实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
C.体现司法制度的完善
D.有利于君主对司法干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任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部门长官的指令,行使监察权也不受其干预。御史弹劾、谏官言事常可以不经过本部门长官而直接上奏皇帝。汉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都在六品至八品之间,明代御史和给事中均为七品,清代提高到五品。监察官员的选任有品质、年限、出身等诸多要求。御史制度是上对下的监察纠禁,谏官制度是下对上的匡正建议,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起着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

——宿志丕《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关于监察官员的遴选,司马光说“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受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他主张
A.重视监察官员自身素养
B.扩大官员的遴选范围
C.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D.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2017-10-22更新 | 2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