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汉代刺史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违法行为一经查出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仅能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据此可知,刺史
A.地位等同于宰相B.能够决定官吏升迁
C.可以监察文武百官D.重在维护中央权威
2020-12-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初步建立。汉朝在中央设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以察举官吏违法为职责。汉武帝时,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隶属于御史台,负责监察郡县。

唐朝的监察制度,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监察体制。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元代有完善的监察制度,中央御史台承唐制,地方上独创行御史台。明朝监察制度最为完备,把所有官员都置于严密监控之下。清朝的监察制度大体沿袭明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察体系。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措施并说明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清康熙年间,监察官六科给事中与监察御史均有“风闻言事”特权,即对风闻传言事实未清的行为可进行弹劾,如果“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一“特权”表明
A.皇帝重视言路的畅通B.当时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监察权能独立于君权D.监察权内部的制衡严密
2020-12-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樟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宋代改变了唐代谏官无举劾权的旧制,使台谏对上至宰执大臣下至一般臣僚都拥有弹劾纠察特权,出现了“宰相之尊反隶于台谏举劾之内”局面,起到“失在庙堂,救在台谏”的作用,“委事执政而台谏实参论议”成为世代相承的宋代家法。材料反映了
A.谏官行政职权得到强化B.谏官讽谏君主职能弱化
C.台谏官员政治地位提高D.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2020-12-06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史记·平准书》载:“(元鼎四年)天子(汉武帝)始巡郡国,东度河,河东守不意行至,不辨,自杀。行西逾陇,陇西守以行往卒......新秦中或千里无亭微,于是诛北地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牧边县。”为改变这一状况,汉武帝
A.推行察举制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B.设置刺史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C.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D.颁布“推恩令”以削弱诸侯国实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历朝都把对官员的考课(考核)作为治国治吏的重要措施。唐朝时考课制度得到完善。唐朝考课标准主要有“四善二十七最”等。“四善”即德、慎、公、勤,是对九品以上官员的品德要求;“最”是对官员任职才能和工作绩效的要求,按官员职务与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等。四品以下官员的考课由史部考功司掌管,三品以上须报呈皇帝亲自裁决。所有官员每年都需行一小考,每三年或四年一大考,据“善”“最”综合考 察分为三等九级,以等级定升降和赏罚。唐中期以后,考课渐流于形式。

——摘编自高元庆《中国古代官员政绩考课制度》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考课制度的作用。
2020-12-0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两汉以后,各封建中央政权往往在地方行政官府以外另设较大的监察区和专职监察官,如西汉十三部州刺史、唐朝前期的十道采访使和观察使、元行御史台和二十二道肃政廉访使司、明清十三道监察御史等。据此可知,这些设置
A.有力地解决了地方割据势力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C.促使古代政治清明局面形成D.形成了完整的反腐监察体系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朝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伟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2)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
2020-12-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监察制度B.郡县制C.察举制D.中央集权制度
2020-12-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