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一种特殊政治制度。监察的对象是整个官僚体系,即政府内部官僚或行政主体。完整的监察权包括“纠察”和“言谏”两部分,既要厉行对群臣的监察,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重视谏言机制,以广耳目。监察官位卑而权重,以下察上,以卑督尊,是中国古代监察的通行做法。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监察官的选任,注重品德和能力,尤重实践经历。监察系统直接受命于皇帝,垂直管理,并保持监察官的独立性。

——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

材料二   历朝历代,虽然监察立法越来越多,监察程序也日益严密,但是权情况下,监察制度往往成为具文,丧失了监察作为官僚政治自我调节的作用,最终往往导致政权灭亡。一方面是越来越重的治权之权,一方面却是周而复始的权力力失控却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统治集团昏庸无道的失控,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悖论。而这一悖论却深深根植于监察制度赖以生存的权力结构中。

——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请说明“悖论”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悖论”出现的原因。
2021-06-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起,汉武帝多次大规模“巡狩”,视察地方,结果发现郡国存在不少严重问题,如“新秦中(关中以北新开发地区)或千里无亭徼(防御工事)”,但是中央政府并未得到监御史的奏报。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汉武帝(  )
A.设置十三州刺史B.设立中朝
C.发兵平定地方叛乱D.确立察举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的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官员主要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职责。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由此可见言谏制度
A.发展轨迹和专制制度强化趋势呈相反方向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主要手段
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求
2021-12-21更新 | 157次组卷 | 4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神宗时规定在尚书省都司专门设立御史房,用以记录御史是否尽职,并有权向皇帝上奏御史失职情况,皇帝以此决定对其升贬。宋朝此规定
A.有利于防止御史滥用职权B.标志着监察制度的完善
C.表明尚书省转为监察机构D.说明御史已威胁到皇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
A.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随意性
B.临时委派的做法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出现
C.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主要职责
D.王朝政府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2021-01-01更新 | 924次组卷 | 63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官员来源较多,主要有科举取士、门荫补官、吏人出职、纳粟买官等四类。由于官员的来源不同,其素质也有明显的差异。宋代对各级官员制订了磨勘考课、叙迁等管理制度。宋太宗淳化四年,设审官院考课京朝官、考课院考课幕府州县官。宋代官员的升迁原有定年,因之任官时间也是主要的考绩内容。在任期内每年由上级长官考核其功过优劣,再由吏部有关机构复查,按考核以定升转本官阶一次。宋代官员的俸禄名色繁多,俸禄之外、又有职田、祠禄以及随时恩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官员管理的措施,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分成437级:将任官不分级、简任官8级,荐任官12级,委任官16级,级别不同,所得到的俸给也不同。1929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现任公务员甄别审查条例》10条,对各机关现任公务员予以甄别审查,以定去留并铨定其资格。192911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考绩法》。193312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颁给勋章条例》,对公务员有特殊勋劳者颁给采玉勋章。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和惩戒委员会,并制定相应的惩戒法规。但是,惩戒机构职责重复,界限不清,很容易造成互相推诿责任,以致网漏吞舟之鱼。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官员管理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历史上官员管理制度的历史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初步建立。汉朝在中央设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以察举官吏违法为职责。汉武帝时,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隶属于御史台,负责监察郡县。

唐朝的监察制度,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监察体制。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元代有完善的监察制度,中央御史台承唐制,地方上独创行御史台。明朝监察制度最为完备,把所有官员都置于严密监控之下。清朝的监察制度大体沿袭明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察体系。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措施并说明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
9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
A.西周士阶层B.秦朝御史大夫
C.汉代刺史D.宋代参知政事
10 . 秦朝时,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此即上计制度。该制度
A.意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C.调动了地方生产积极性D.增加了秦朝的赋税收入
2020-11-24更新 | 233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