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哲宗时期,向太后的娘家想在自家祖坟上修建一间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欲巴结皇亲,便圈了一大块地给向氏,要求“四邻田庐”赶快拆迁。被拆迁人家不服,到开封府告状。最后判决:一是“所拓(拆迁)皆民业,不可夺。”二是蔡京“坐罚金二十斤”。这一判决(     
A.旨在惩治官员的贪污行为B.有效维护了政府的公信力
C.体现宋朝严密的监察体系D.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蔓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旧仪》载汉惠帝时“承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但“不常置”。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刺史制度在汉惠帝时期正式确立
②刺史隶属于丞相,负责监察地方
③丞相职能范围扩大架空御史大夫
④刺史在当时仍属临时差遗的官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8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监察官可以风闻奏事,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独有的一项规定。东晋南朝、唐武则天、宋代及清代时,都曾允许台谏官风闻言事,并规定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一做法
A.制约皇权防止专制独裁B.保证了监察工作公平公正
C.防止了官员的腐败行为D.使监察工作失去了严肃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
2021-06-13更新 | 15909次组卷 | 120卷引用:河南省邓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小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
B.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
C.《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
D.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
2019-07-11更新 | 650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