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首先规定各地方每年的财政收入除了少量应付日常经费外,其余的钱帛都要运送到京城,不得占留。宋廷又在各路设置转运使,掌管一路财富。宋廷的这些举措
A.体现出对经济干预的强化B.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维护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D.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 图1、图2展示了唐代和宋代的中央政制和架构。

材料三 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还用(州县)设立通判的办法,(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宋代,宰相与参知政事统称为执政。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至此,唐代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国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载体制正式形成。

——(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宋太祖与宋太宗》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与唐代相比,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什么特点?
(3)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宋代中央到地方政治体制的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 北宋政府基本上不提倡在内地州县筑城,只在边境地区和部分重要城市兴筑或维护城垣。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促进民族融合
C.防止地方割据D.减轻农民负担
4 .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检举、举荐)以闻(向皇帝报告)”。由此可见,宋代通判
A.兼有地方行政权和垂直监察权B.是地方最高级别的行政长官
C.独立掌握地方司法权和行政权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
5 . 中国古代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府)、县;元代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是路、府、州、县。这体现了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不断削弱B.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负担
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保持不变D.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沿用唐制,进士科主要以诗赋取士。宋仁宗时,范仲淹以参知政事主持改革, 要求在录取进士时把策论和经学放在首位,以打破考生在试题中刻意追求文辞的华丽和形势的完美,脱离为官所需的行政能力。殿试在唐代并未形成定制,也没有出现齐备的条法规范。宋太祖时殿试成为常制,加在省试之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最终使北宋形成了地方 “发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为了保证科举的公正性,避免世家权贵的干扰, 杜绝公荐请托之风,宋太宗时又实行了“锁院”制度。宋真宗景德二年开始在殿试中实行 誊录,即在收卷后,由专人誊写试卷副本,考官根据副本评阅定等。

——摘编自刘术永 《略论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

材料二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中央集 权过大了,地方运转不好,那就要放一点权;放权放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地方各自为政, 中央管不了了,那就要收权。……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方面,则是从宋代起中央集权就高度发达了,其时地方分权最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变化,都在不断地调整。

——摘编自周振鹤 《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像钟摆一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科举制度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宋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的措施 和影响。
2020-11-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八所省示范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贞观年间房玄龄等人将京官由原来的2000多人裁剪为643人,从而使官民比例为1:3927;宋朝王安石变法之前,官民比例大抵为1:1500。唐宋官民比例变化
A.推动科举制不断完善B.反映唐朝的行政办事效率低下
C.表明宋朝官员机构庞大D.说明官员制度渐趋完善
8 .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2020-11-12更新 | 809次组卷 | 98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唐玄宗以后,凡节度使、观察使无不兼大夫、中丞行,所属判官也多兼侍御史、监察御史衔。这一做法
A.易造成地方割据局面B.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
C.提高了政府监察效率D.强化了君主专制集权
10 . 唐朝前期地方行政制度为州县两级制,到唐朝后期,本为监察区划的“道”逐渐成为一级实体行政区划,地方形成道、州、县三级行政体制。这种变化说明唐朝时期
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B.地方行政区划继续完善
C.中央政府权威不断削弱D.地方政府掌控军政大权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