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政事堂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联合办公场所,初设在门下省,唐高宗末移至中书省。唐玄宗时因宰相张说的奏请,改为中书门下,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于其后,分曹办事。这一制度的变化(       
A.减少了决策失误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中央集权D.平衡了中枢权力
2 . 唐代中书省和门下省曾设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中书省,右隶门下省。“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这说明唐代(     
A.重视决策的科学性B.中央机构设置重叠臃肿
C.分散相权加强君权D.谏官众多导致效率低下
2022-11-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秦汉时代,权倾朝野的外戚、权臣,如赵高、霍光、梁冀和董卓之流,尽管可以擅命废立皇帝,但也只能在秦始皇与刘邦的子孙中寻求皇位继承人,他们自己一般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径直蹑足九五,抢占皇座。这说明(     
A.专制体制受到威胁B.宗法观念已消亡
C.皇权具有排他性D.相权威胁到皇权
4 . 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     
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
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
2022-11-09更新 | 155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玄宗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召左相及给事中、诸司长官皆集尚书都堂,“唱注选人,一日而毕,曰:‘今左相、给事中(门下省官员)俱在座,已过门下矣。'其间资格差缪众,无敢言者。于是门下不复过官。”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三省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B.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
C.君主权力受到了极大制约D.中枢运行机制遭破坏
2022-10-10更新 | 2561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6 . 汉元帝时,根据刺史所监察的郡国大小,设置专门的辅佐人员,俸禄百石,开始有了固定的幕僚;汉成帝时,刺史可以选择所在州郡的统帅,根据自己的意愿任免官员。这表明当时(     
A.朝廷中枢权力出现转移B.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C.郡县和刺史间相互制衡D.政府监察效能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资治通签》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材料直接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A.利于丞相筹划全国政务B.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D.减少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2022-06-30更新 | 165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隋唐时期,中央官制日趋成熟,初步形成彼此监督与制约机制,该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六部制D.中书行省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代前期,汉高祖将一般政务完全交付丞相,由丞相全权处理。从汉武帝开始到汉宣帝,皇帝将一些侍从委以重任,让他们参与谋议国家政事。汉武帝此举(       
A.促使决策机制逐步走向专业化B.旨在调整中枢加强专制统治
C.致使政府行政效率不断地提高D.缓和了中央各部门间的矛盾
2022-05-06更新 | 489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西汉初年,各重要部门长官均由跟随汉高祖打天下的军功阶层及后裔出任,丞相也不例外。汉武帝时,提拔早年“家贫,牧豕(猪)”的公孙弘为丞相。汉武帝旨在
A.削弱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推行察举制度D.扩大官吏来源
2022-01-23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