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使丞相不再负责全国政务
C.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D.为宦官干政提供了可能性
2023-01-0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     
A.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和郡县制
C.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D.分封制和科举制
2022-11-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汉武帝时,任用起自布衣的公孙弘为相,同时选拔一批中下层官员,在其本职以外,另给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省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这些举措促进了(     
A.中枢决策权力的下移B.丞相辅政制度的完善
C.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D.君主专制权威的加强
4 . 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     
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
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
2022-11-09更新 | 155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陆良县中枢镇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初,三省宰相几乎都是兼职,一般是“午前决朝政,午后决省事”,且每天上午政事堂宰相办公会议结束后,皇帝都要“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以慰劳忙碌了一上午的宰相们,从而形成了宰相会食(有如工作午餐)之制。由此可知,宰相“会食”(     
A.旨在提高宰相办公效率B.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
C.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D.便于皇帝诏令顺利执行
2022-09-08更新 | 1219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6 . 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高宗以后,李义府等为了任意密奏其事,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抑制政治腐败B.提高决策效率
C.杜绝任人唯亲D.保守国家机密
7 . 贞观八年,朝廷要在长安修建大明宫,按照唐朝制度(见如图)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一→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8 . 三省六部制是西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该制度的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
B.完全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有利于选贤与能,保证中国古代政治清明
D.中央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了决策失误
9 . 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每当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由此可见,政事堂的设立(       
A.弱化了宰相权力B.加强了权力制衡
C.导致了冗官现象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2022-06-2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一中、昆明西联学校阳宗海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如图是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其中①②分别是
A.尚书省、门下省B.尚书台、门下省C.门下省、尚书省D.门下省、尚书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