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唐代与元朝都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财政,后者为中央行政机构
B.前者掌管草拟和颁发诏令,后者则是行政机构
C.二者都是为了强化皇权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D.二者都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掌握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所述的唐代政治制度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朝议制
D.内阁制
2017-11-09更新 | 263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唐朝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说明
A.政事堂是最高决策和议事机构
B.中书门下拥有最高立法权
C.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
D.三省体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隋唐时期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主要举措是
A.加强对相权的监督
B.设三司分割宰相的权力
C.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D.确立和完备三省六部制
6 .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以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新唐书》

材料三   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2017-02-17更新 | 499次组卷 | 24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监察制D.三省六部制、监察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A.加强君主的权力
B.扩大“三公”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相同点?本质上又有什么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典的民主政治与图二有什么渊源关系?图二中的国会类似于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哪个权力机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